第03版:芳草地03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芳草地01

第02版
芳草地02

第03版
芳草地03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31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朝追梦》之水陆要冲(二)
郑和之名与郑村坝之战

    扫码观看视频讲解

    郑村坝之战,奠定北京皇都城;马三保勇猛,受赐郑姓下西洋。

    坝河堪称古都北京东郊的“门槛”,历来被视为京东重镇。坝河在通惠河通航之前,一直担负着非常重要的漕运作用,作为七坝中的郑村坝,既是坝河上重要的坝闸,也是漕运沿线的重要码头。

    著名的大航海家郑和,居然曾是一名悍将,而他的传奇故事正是在朝阳区的这条河流开始的。

    郑村码头公园的牌楼上写着两个字——郑村,是指坝河七坝之一的郑村坝,在靖难之役中,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战役——郑村坝之战。

    靖难之役,手握八万燕军的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的五十万大军就在此展开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大战。就在燕军危难之际,马和给朱棣献出了妙计,他亲自率领几百名骑兵直捣对方大营,逆转了战局,帮助燕军反败为胜。朱棣大喜过望,就以“郑村坝”为名,给马和赐姓为郑,此后名为郑和。没错,他正是那个原名叫马三保,后来七次下西洋的郑和,为什么跟着朱棣混的时候叫马和呢?

    原来在他11岁那年,明军攻入云南,马三保因为年纪小,脑袋倒是保住了,可有的部位却没能保住。一夜之间,他从贵族少年,变成了小太监,被分配给了燕王朱棣,连名字都改叫马和。就这样,他从“马三保”成了“马和”,最后又变成了“郑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