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资讯

第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亦师亦友带领学生感受科技魅力
赵慧慧

    杨新宇,男,1989年出生,回族,群众,现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曾先后荣获朝阳区优秀网管教师、朝阳区机器人比赛优秀辅导教师、朝阳区科学在身边优秀辅导员、朝阳区金鹏科技论坛优秀辅导员、北京市科学在身边优秀辅导员、全国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辅导教师、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北京市信息学奥林匹克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教学大赛一等奖。

    杨新宇始终奋战在教育教学科研一线,他积极围绕国家提出的战略,不断学习和研究新业态、新方向和新成果,在学校内形成了互帮互学、探索创新的学术氛围,不断探索培养科技人才的新边界、新内涵和新模式,为学生打开科技之窗,带领学生遨游于科技的海洋,领略科技魅力。

    变废为宝 搭建新设备

    好的成绩源于不懈的努力。

    2012年,杨新宇刚从中山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就来到了位于平房乡的北京市第九十七中学任教。刚毕业的他,意气风发,满怀信心,一心想着让同学们好好学习一下前沿科技。

    “想法很好,但是现实有点不同。”回望来时路,杨新宇笑着回忆,学校器材设备有些陈旧,满足基本教学没问题,但是想开展前沿的科学探索有点难度。面对现状,杨新宇有点失落,但是他很快想到了一个“变废为宝”的好主意。

    杨新宇发现,学校的报废品中有些元器件还能用,而且非常适合作为学生们研究科技的学习材料。得到批准后,他便开始了“寻宝”之旅。开始时,他自己钻废旧仓库,逛报废品室,等他自己摸索明白后,就开始组织学生找“宝贝”。

    就这样,杨新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指导学生测试报废设备中的元器件,把可以正常工作的元器件拆解分类,根据需要搭建新的机器设备。采用“拆报废,建新机”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有一次,在辅导学生参加机器人比赛时,同学们看到其他学校学生的新装备和精致的机器人,倍感失落,觉得肯定没有机会。他笑着鼓励学生,“人尚且不能貌相,更何况机器人,要对自己一个个检测的元器件充满信心,要对多年的拆解和动手经验树立自信。”学生们在大赛中逐渐大胆展示,主动交流,一路进入8强、4强,最后进入总决赛,最终获得冠军。有了这样的经历,同学们也在赛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

    刻苦钻研 教学相长

    “活到老,学到老。”是杨新宇的人生信条。在教学和带领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杨新宇对此感受颇深。

    人工智能涉及很多复杂的代码、编程以及数学知识,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幽默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尽快掌握? 杨新宇从自身出发,刻苦钻研,认真学习高级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数学等相关知识,不断夯实专业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身的成长与教育学生同样重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我为自己赋能,这帮助我更好地传道受业解惑。每次课后,我都会进行一次复盘,思考哪个环节可以做得更好。”杨新宇说。

    在不断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杨新宇的课愈加生动有趣,备受学生喜爱。谈起杨老师,学生们都说,“杨老师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好玩的、不一样的科学世界,很吸引人。”

    就这样,杨新宇一步一个脚印,在困难面前从未退缩,而是越战越勇。在他看来,这是源自对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承担课题负责人,申请立项三个北京市级课题。2021年,杨新宇加入北京市信息学名师工作室,并担任助教工作。2022年参加北京市信息学教师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2023年参加全国信息学教师教学大赛,与国家队主教练并列一等奖……

    因材施教 立德树人

    “教育和教学辩证统一,各有侧重。在我看来,对于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关注到学生的点点滴滴,才能因材施教,让每棵幼苗都能茁壮成长。”

    有一次,北京暴雨预警,按照要求,学校要提前放学,保证学生在大雨之前到家。可当时有个学生正在实验室里,专心做实验,还表示当天要做完。面对如此“执着”的学生,杨新宇决定留下来陪伴,守护学生的安全,也守护他对科学的这份热爱,做完试验后,杨新宇将学生安全送回了家。还有的学生觉得,科学不是主课,学好语数外就能“走遍天下”,为此杨新宇专门设计了一堂课,带领学生观看“两弹一星”纪录片,给学生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科技强则国强的理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确的价值观一定要从小树立。”杨新宇说。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杨新宇自工作以来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活动超百人次。有数十名同学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多名学生获市区级科技奖项。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在面对困难失败时,从气馁、害怕、畏惧不前,到迎难而上、愈战愈勇。他说:“对于青少年,并不是要把每个同学都培养成‘一等奖’,而是要培养他们宝贵的科学精神。希望当他们长大以后,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科学学习时,依旧能觉得有所收获。”  (赵慧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