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区政协委员 陈潇
提案内容
朝阳区是首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也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云集,涉外法律高端人才汇集。为进一步加强朝阳区涉外法治建设,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前沿课题研究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在涉外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规划制定、规划落实和政策支持力度,明确涉外法治建设的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打造涉外法治高端平台,因区施策打造朝阳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涉外法治先行区。
整合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资源,将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加强朝阳区高校与北京市其他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沟通交流,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专家律师库等人才资源,积极引入境外法律实务界、学术界的专家,建立朝阳涉外法律专家智库。
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研究,着力打造朝阳区涉外法治品牌特色,举办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涉外法治高端论坛。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扎根中国文化、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提升涉外法治影响力,树立涉外法律服务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朝阳区商事仲裁整体实力、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办理过程
围绕涉外法治建设,朝阳区不断优化涉外法治建设水平和法律服务质效,营造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
第四届朝阳区律师协会调整机构设置,新设服务“两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海商海事业务研究会,并将原一带一路业务研究会更名为一带一路与国际业务研究会,积极培养涉外律师领军人才,拓展涉外法律服务,引导律师服务参与“两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加强涉外律师队伍建设,整合涉外法治人才资源,在细致梳理全国、市、区涉外律师名单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补充,组建朝阳区服务“两区”建设法律人才库。
举办2024北京CBD涉外法律服务论坛,论坛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国际发展新动向、商务发展新趋势、涉外法律服务新态势,从政府、企业、审判、律师、仲裁和公证的不同角度,探讨朝阳区如何打造国际争议解决优选地,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新举措,助力打造一流国际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研究,积极参与环太平洋律师协会年会、国际律师协会亚太区域论坛相关活动,与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涉外法律文化互鉴和业务互通。
办理成效
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中,朝阳区通过系列举措不断完善涉外法律发展相关工作的思路创新和扎实落地。
建立并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以涉外法律服务建设为着力点,总结涉外法治服务保障的新成果,优化国际营商环境顶层设计,为首都发展大局提供有力的涉外司法服务保障。
在“朝阳区服务两区建设法律人才库”中,现入库律师7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人才库律师共计代理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跨境投资、金融与资本市场等多类型案件500余件,涉案金额逾千亿。朝阳涉外律师作为志愿者,参与奥运村法庭涉外商事案件调解工作,29名律师入选第一批涉外律师调解员,自2022年8月至今,朝阳区开展涉外民商事纠纷调处化解近600件,涉及涉外家事、商事及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发布《朝阳律师涉外法律服务白皮书》《关于加强法治保障推动朝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朝阳区涉外法律服务手册》,为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为“五宜”朝阳建设增添力量。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落地北京CBD,成为北京首家境外仲裁机构代表处。实现了“仲裁引领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仲裁友好环境日益完善,仲裁机构领先优势持续巩固,仲裁行业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的新发展格局,打造了以CBD为核心的法律服务集聚区。
邀请外国律师事务所、仲裁员、法官及调解员分享涉外服务经验。加强与相关院校联系,开展外资律所、国际商协会参访交流等活动,全力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培训课程,有力提升朝阳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