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区人大代表 徐丽萍
建议内容
朝阳作为首都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突出,农村面积占全区的四分之三。乡村地区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是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推进朝阳乡村全面振兴,提出意见建议:
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机制。
推动城市空间向农业开放,促进农业的生态价值向经济和社会价值转化。
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时尚“潮乡村”新名片。
稳妥推进城市化成熟地区乡镇向街道转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办理过程
收到区人大代表建议以后,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在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始终把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各项制度、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机制放在重要位置。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抓好《北京市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区领导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定点联系村制度,确保各项要求落实落细。同时,我区还狠抓考核调度,层层压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坚持以考核为抓手倒逼工作推进,以结果为导向检验落实成效。
对于推动城市空间向农业开放,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我区坚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拓展“农业+”多种应用体验场景,打造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特点的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探索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促进城市现代要素、时尚元素和农耕传统文化融合互促,致力于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乡村振兴品牌。
在城市化方面,我区注重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多宗土地入市交易,推进27个村撤村建居。围绕集体经济发展,我区持续加快农村集体产业项目建设,同时,以“十四五”产业规划为引领,把握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重点,不断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南部崛起、东部跨越、北部提升”,保障规划蓝图落地实施。
办理成效
围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区农业农村局持续扩大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持续强化财政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和政策供给,用于农村地区功能疏解、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农田保护利用与监管,以及完成农村地区整建制转居。
打造朝阳农业都市会客厅会商平台,为都市农业品牌策划强化智力支持。拓展绿色有机认证主体,提升绿色有机农产业产量,打响“朝阳优农”品牌。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串珠成链”、形成示范,统筹好19个郊野公园赏食兼顾农作物、金盏雷庄大田、蓝调和蟹岛水稻、将台自然里等点位的特色种植,完成朝来农艺园、孙河郎枣园“十百千万”畅游行动项目建设,推动现有园区进一步丰富功能、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此外,我区还深入开展乡村移风易俗,繁荣乡村文化活动,相继举办了第34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以及中国农民丰收节朝阳区庆祝活动等。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我区实施了平房黄杉木店及亮马厂、十八里店小武基组团等4个城中村项目改造,完成了十八里店小武基组团等4个城中村项目改造,完成了十八里店小武基村、平房黄衫木店平房片区、王四营南花园村、东风苇西村等4个村腾退工作,实现了十八里店小武基安置房、王四营孛罗营二期安置房开工建设,有序启动了王四营孛罗营二期等4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7.7万名农业户籍人员的整建制农转非工作。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我区深化集体产业用地区级统筹,深入落实“村地区管”,促进农村未利用集体产业用地资源集成,有序推动孙河组团、王四营智慧绿谷、金盏国际人才公寓等13个集体产业项目实施。
此外,依托区产业资源优势,我区还结合各乡产业基础及发展特色,不断引导朝阳园、商务中心区等功能区的产业外溢资源向农村地区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赋能朝阳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