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儿就跟楼院发声员说,他们替咱向社区反映,高效又暖心!”在大屯街道,有事找发声员已经成了居民们的共识。
楼院发声员,是大屯街道一支特殊的服务队伍,由辖区1810余名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组成,他们遍布在街道的每个社区、每个“网格”,甚至每个单元楼。小到楼道堆物堆料,大到社区更换电梯,都是他们“发声”的内容,他们汇聚民声、传递心声、解决民生,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为建设美好家园尽心尽力。
发声员上岗“以声聚能”促共治
社区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主战场”。大屯街道辖区内有24个社区,社区里老旧小区多,居民大事小情也不少。如何更快地倾听民声,畅通民意反馈通道,成了街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大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开启了一次大胆尝试——在金泉家园社区试点建设楼院发声员队伍。“我们通过交流谈心、自荐、推荐等形式选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楼院发声员。发声员就住在社区,能更早发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关心事、烦心事、难心事’,可以及时反映给社区,让社区早发现、早介入,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做到未诉先办,防患于未然。同时,‘发声员’也能将问题处理进度及时告知居民,是连接社区和居民之间的纽带。”金泉家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楼院发声员的办事效率真高!”家住金泉家园的张女士说,有次周末的中午,楼下住户装修的声音很大,她被吵得睡意全无、头疼欲裂。情急之下,她想到了新成立的楼院发声员队伍,马上在居民微信群里向楼院发声员说明了情况,表达了诉求。楼院发声员张桂英看到信息后,一边安抚张女士的情绪,一边联系了值班的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及时前往现场查看,并与业主、施工方沟通,协商出解决方案。从反馈问题到解决问题,只用了一刻钟时间。
而这只是发声员众多“发声”的一个事例,经过一年多的试点,金泉家园发声员队伍从60多人扩展到了100多人,社区堆物堆料、噪音、垃圾桶满溢等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社区投诉率明显降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不断增加。
试点取得成效,街道立即将这个方法在全辖区进行推广。目前24个社区中共有1810余名楼院发声员为民发声,他们是社区治理的“眼睛”和“耳朵”,推动社区治理更加高效、有温度。
难题合力办“声生共振”解民忧
对于很多老旧小区而言,更换电梯,是个“老大难”。
大屯街道卧龙小区建于1997年,电梯运行时间已近27年。随着电梯服役年限的增长,电梯故障率增加、安全性降低,对居民出行安全与生活品质产生影响。
“咱们小区的老旧电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尽快更换了。社区有什么困难,也说说,我们发声员也会积极配合咱们社区工作。”在一次居民议事会上,楼院发声员常祖珍带着邻居们共同的心声进行了发言。
发声员反映的不只是民声,更是民生。围绕更换电梯的问题,社区联合物业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制定了两个方案,但具体选哪个,还要居民自己选。
“更换电梯有两个方案,咱们先在群里征集一下居民意见,然后再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入户宣传……”在居民议事会上,社区工作人员向楼院发声员们“交了底”,并分配了具体工作内容。
“我跟本楼邻居熟,而且我退休在家,我可以做入户宣传的工作,给居民们讲好政策。”“我年轻,手机玩的‘转’,我负责意见统计、表格制作以及信息实时更新的工作吧。”同为小区213号楼楼院发声员的常祖珍和陈巍巍第一时间认领了“任务”。
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卧龙小区的每个单元楼都有这样一个“一老一少”组合,从敲定方案到电梯更换,他们全程参与:为了保证户户知晓,他们多次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为了提高电梯更换速度,他们协助社区制定合理施工时间;为了减少噪音投诉,他们及时在群里答疑解惑……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小区11部电梯全部更换完成,期间,关于更换电梯的事项零投诉。
民声入耳,民生落地。在一次次的发声中,面对社区的大事、难题,不仅凸显出楼院发声员们的重要性,也彰显了社区工作者为民解忧的决心和担当。
小事及时说“声声不息”美社区
垃圾桶满溢、小区道路有宠物粪便、电动车进楼充电……这些居民生活中常见的细微琐事,却是关乎居民幸福感、安全感的大事。
赵鸿俊是金泉家园4号楼的发声员,不久前,他发现小区里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乱停的现象有点严重。他及时向社区进行了反映,社区第一时间联系了物业进行协商,最终物业通过重新施划停车位、加强早晚高峰期的停车引导等方式,对问题进行了解决。
公交宿舍小区的发声员赵淑英最近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她偶然发现楼下邻居时常将电动车的电池拿回家充电。“这可不行,多危险啊,我必须阻止他。”一天晚上,她再次遇到邻居上楼充电,“我是楼院发声员,你这样充电太危险……”赵淑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邻居认识到了事情的危险性,并改正了错误。
……
一桩桩一件件,看似是小事,却让社区环境在楼院发声员们的“声声不息”中持续向好。
在楼院发声员的带动下,辖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商户工作人员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发声员的行列。渐渐地,大屯街道各社区里没有人随意丢弃垃圾了,扰人的噪音消失了,不文明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邻里情更浓了,社区更美了,居民责任感更强了,人民生活更幸福了。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大屯街道通过楼院发声员培育了懂自治、善自治的居民服务力量,形成以自治促共治、以自治促和谐的基层治理模式,构建起常态化、长效化的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共同建设更加宜居、美好的家园。(赵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