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法治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资讯

第03版
党建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抹黑再敲诈
一犯罪团伙侵害企业利益被严惩
陈芳芳

    本报讯 (记者陈芳芳)5人团伙在网络上制造、传播企业虚假负面信息,并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近日,经朝阳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徐某、齐某等5名被告人十一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各并处11万元至1.8万元不等罚金,并责令5人将违法所得退赔给被害企业。

    2022年5月,经营食品公司的吴先生偶然发现某微信公众号上出现了一篇文章,该文宣称其公司存在虚假宣传、涉嫌传销,并被法院冻结资金上亿元,文章被多家自媒体转载。因为文章内容纯属捏造,吴先生在原始文章的末尾找到了发帖人徐某的联系方式。不料,对方就等着吴先生“上钩”:“删除是可以的,但需要费用,拿50万。”

    吴先生不愿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通过申诉使文章得以删除,但没过多久却又发现有数十家公众号也发布了类似文章。2022年11月,吴先生向徐某发了律师函,并且以侵害名誉权对徐某提起民事诉讼。

    谁料,对方变本加厉,关于吴先生企业的负面信息持续发酵,不良影响之下,吴先生公司的营业额直线下降。无奈之下,吴先生只好妥协,撤诉后按要求花了10万元“买稿”,还为徐某在某饭店的会员卡充值了2万元。

    2023年4月,外地警方在办理孙某某团伙网络舆情敲诈勒索案件中,发现了徐某、齐某团伙作案情况,及时将犯罪线索移交北京公安机关。2023年8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申请批准逮捕。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朝阳检察院经审查发现,自2020年以来,徐某专门注册了一家文化发展公司,运营多个微信公众号,他和手下员工以发布相关企业涉嫌传销、诈骗、非法集资等负面信息相威胁,迫使企业付费删帖,与此同时,徐某等人还与其他犯罪团伙“合作”,相互转发负面文章造势。有时,为了逃避打击,徐某等人还会煞有其事地与被害企业签订所谓的广告合作、危机公关协议,为敲诈勒索行为披上合法外衣。

    据检察官介绍,吴先生公司的遭遇并不是独一家,检察院最终依法追加多起犯罪事实,经审查,徐某等5人利用网络发布负面信息敲诈勒索多家企业,钱款共计80余万元。

    检察官表示,不法分子要挟企业“有偿删帖”是一种典型的“网暴”伤企行为,检察机关将在深入推进“检察护企”行动的过程中,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多走进企业,提供应对此类问题的法律建议,切实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