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报
2024年12月09日

下载朝阳报客户端

第03版:城事
版权声明

《朝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朝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朝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朝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朝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引领学生追逐科学的“星辰大海”

    孔令娟,女,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现任芳草地国际学校集团综合实践劳动教研大组组长、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组合组组长、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ICE科创团队负责人,一级教师、朝阳区骨干教师、朝阳区小学综合实践学科兼职教研员、第42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辅导员。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奥秘,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领着我们踏上探索未知的奇妙旅程。在北京小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位青年教师,她从教20多年来,不仅传授知识,更以创新的课程、深入的实践和以赛育人的理念,引领一批批孩子探索科技奥秘,走进科学的“星辰大海”。她就是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孔令娟。

    课程创新  研究生活中的“真”问题

    “深化教育改革,落实新课标,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是我们每个教师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孔令娟说,“而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孔令娟常常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劳动教育开展数学、科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有一次,一位学生讲了自己用望远镜看月食的小故事,引起了众多孩子的兴趣。为满足学生科学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孔令娟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自制望远镜,并为此设计了8节《自制望远镜》跨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课程。

    望远镜的功能构造是什么?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制作……在孔令娟的指导下,孩子们分组讨论、查阅资料、寻找材料、反复设计、修改制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个简易的天文望远镜新鲜出炉。

    孔令娟特别善于开发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科创课程,力求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课程资源,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领全体学生提升创新素养和综合能力。

    截至目前,她已自主策划《我是汉服设计师》《探秘3D全息投影》《自制望远镜》等50多个科创主题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访中轴,爱北京——古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等多门课程荣获首都科普展教课程评选优秀课程和特色课程,《“访中轴,爱北京——古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还荣获朝阳区第十七届教育教学年度成果奖。

    社团实践  带领学生开启寻“星”之旅

    孔令娟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梦想的点燃者。

    作为学校科创ICE团队负责人,孔令娟带领团队老师,挖掘各方资源,组织特色科创社团,先后开设了天文社团、创新发明社团、机器人社团、无人机飞行和编程社团等,带领孩子们在科学的大海里遨游。

    孔令娟是天文社团负责人,酷爱天文的她,将“带领孩子们走进星辰大海”作为己任。她积极带领学生开展社团实践活动,街边、小区、校园甚至是郊区,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观测的身影。

    冬季,孔令娟和孩子们曾在零下11度的深夜蹲守拍摄狮子座和象限仪座流星雨、猎户座大星云,拍过8万年才能相遇一次且是最后一次相遇的伦纳德彗星;夏季,他们多次前往北京郊区拍摄银河,只为留下那精彩的瞬间。他们见证了超级红月亮和两千年一遇的月全食掩天王星的奇观;他们没有错过107年的木星冲日,成功看到了71年来最亮最大的木星和它神秘的大红斑,以及平均77年才出现一次的罕见的七星连珠;他们还曾追寻中国空间站过境的轨迹,向在轨研究的航天员致敬。

    月全食、月偏食、超级红月亮、月全食掩天王星……他们从未停止探索苍穹的脚步,也在每一次探索中见证了星空之美妙。

    由于天文观测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的“追星”路并不顺利。一阵骤雨降临,一片乌云飘来,都会让各种观测前的准备白费。

    虽然“追星”的路上曾有多次的失败,但丝毫没有阻挡孩子们持续观测的脚步。孔令娟说,“各种突发状况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世界及宇宙的变幻莫测,也让孩子们渐渐有了强大的毅力与极大的耐心去欣赏它的神奇与美丽。”

    以赛育人  “星辰大海”梦种在学生心田

    科技竞赛是检验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孔令娟经常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特别是创新发明设计类项目,除了平时辅导之外,孔令娟经常在周末带着学生到校继续研究。而每年八月份是全国白名单各种科技比赛的最为密集的时间,孔令娟和团队老师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带着学生进行集训、奔赴全国赛场。

    在孔令娟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的研究课题也是琳琅满目,涉及人文历史、创客制造、宇宙探索、社会现象等多个领域。目前,孩子们已完成论证报告105篇,其中,既有小到一颗水果籽的培育,又有大到智慧火星城、月球车的设计等,真正实现了“研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

    在这些课题研究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科技实践能力,更在心中种下了用科学改变生活的种子。

    孔令娟常年带领本组老师们深入教学研究,指导孩子们参与各项科技创新比赛和展示活动,仅2023年辅导学生参与全国、市、区级各类科技赛事53项,获奖总人数897人次,占全校学生总数2/3多。近三年来,孔令娟累计个人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市、区各类比赛,获奖682人次。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区“科技教育示范校”和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奖,“天文社团”“机器人社团”“生命科学社团”被评为朝阳区“朝英社团”,孔令娟本人则荣获优秀辅导教师、优秀辅导奖50余次。

    一次次赛事的历练与洗礼,也让“星辰梦”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生发。“不少孩子因为我们的课程而爱上天文或者编程等科学课。”孔令娟说,“每当此时,我都会倍感欣慰、力量满满。”

    眼中有星辰大海,心里有繁花似锦,脚下有坚定步伐。孔令娟是幸运的,她找到了自己热衷的研究方向和热爱的教育事业。她用热爱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点亮了无数孩子们的科学梦。     (马宇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