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报
2025年08月29日

下载朝阳报客户端

第01版:要闻
版权声明

《朝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朝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朝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朝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朝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玻色量子:叩响“未来之门”

    记者 张慧娇

    量子科技是国家明确大力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今年8月初,全球“量子计算+AI”融合创新迎来新突破:全国首个“量子玻尔兹曼机及开源编程套件KPP”亮相,专用量子计算正式为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领域装上“第三只眼”。

    这一创新性项成果,是由朝阳区企业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玻色量子)自主研发并投入应用。成立4年多的时间里,玻色量子实现了从“拓荒”量子世界到通过量子计算赋能各行各业,再到携手开发者共筑“量子计算+”生态,步入国际领先行列。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中,玻色量子成为中国唯一上榜的量子科技企业。

    窥见“量子时代”

    提到量子计算,印刻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是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中的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那个以超强算力延续人类文明的执行者。而在MOSS被搬上荧幕的前几年,玻色量子的两位创始人,便已将量子计算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领域,列入创业“备选计划”之一。

    创业的念头始于2015年。当时,全球相干量子计算领域的首位博士文凯(现任玻色量子CEO),和具备先进科技创业复合能力的马寅(现任玻色量子COO)经人介绍相识。同样拥有创业想法的两人,一见如故。

    “选择创业赛道的时候,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是我们考虑的两个方向。”马寅回忆,随后的数年里,二人还完成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合作项目。

    看好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最后为何选择量子计算作为创业赛道?2020年的一个“契机”给出答案。

    已有数十年历史的量子计算,彼时还未在科技界“崭露头角”。2020年,全球各国对算力的需求明显增长,传统算力无法进一步满足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

    “算力既是人工智能三大基础要素中最底层的硬件支撑,也是海量运算的‘超级心脏’。我们坚信,算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驱动力。”马寅说,受制于国际上对我国芯片产业的影响,发展经典超级计算机的难度加大,量子计算成为充满希望的新领域。加上当时量子计算技术突飞猛进,光量子计算技术作为主流量子计算路线之一备受瞩目。

    作为“下一代算力”的典型代表,虽然那时的量子计算技术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让二人看到光量子计算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潜力。“当时,国内外都没有可参照经验,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在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无论是对于市场需求还是国家未来发展,都是在全球竞逐的好机会。”敢于“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决心,促使马寅和文凯当机立断,决定创立一家时代变革浪潮下的光量子计算科技公司。

    2020年11月,玻色量子应运而生,成为国内首家“相干光量子计算”方向的量子企业。

    深耕“朝阳沃土”

    在奔向“未来”的道路上,除了量子科技的“黄金时代”,企业生长的土壤和环境,也成为滋养企业的阳光雨露。

    成立之初的玻色量子,只有两人、一桌,一身本领、一腔热血。

    “我们这种硬科技企业,一开始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想发展,需要应对诸多挑战。”马寅向记者细数创业之初的路径规划:“制造芯片是第一步,有了芯片还要造模块,有了模块才能造整机,有了整机还需要编译器,有了编译器还要结合真实数据,再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光是这些,就要跨过六七层技术难题。”

    马寅直言,“像我们这种对科研实力有极高要求的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初期需要政府和市场给予很多支持和帮助。”

    甘霖如约而至。2020年朝阳区的OTEC海外人才创业大会,成为玻色量子在科技行业大显身手的重要舞台。

    OTEC是朝阳区为众多国际人才提供的“创业第一站”。2020年,立足“高精尖缺”导向,OTEC创新打造“6+X”垂直领域赛道。马寅和文凯带着公司首创的CQX相干量子AI协处理器参赛,一举夺魁,斩获OTEC2020全球创业赛数据智能与新基建赛道冠军。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我们从这次比赛与朝阳正式结缘,在朝阳这片沃土上,政策支持、资源对接等众多贴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归属感。”马寅告诉记者,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企业创新攻关的步伐逐渐加快。

    4年多的发荣滋长,从两名创始人初创公司到自研出国内首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再到实用化量子计算应用落地,玻色量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量子计算这一曾被视为科幻的技术奇迹,逐步从实验阶段走向现实场景。如今,玻色量子已拥有近百人的研发团队,自建万级洁净度的光量子信息技术实验室,申请发明专利数十项。

    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已快速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者,在国内外“声名显赫”。

    共建“量子+”生态

    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量子计算成为各国抢占的“制高点”。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2022年年底,玻色量子研发的国内首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样机正式完成。由于光量子计算机对温度非常敏感,导致设备稳定性欠佳,这让研发团队犯了难。

    “由于当时无法在国内买到可用的控温设备,我们决定到国外采购。”马寅回忆,看似普通的采购并不顺利,采购申请被外国公司拒绝。

    (下转二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