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宇晗
晚上与万人星海合唱狂嗨,散场后凭票根还能冰面畅滑、自助畅吃等,看一场演唱会连享多场狂欢——这并非魔法,而是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在“双奥”遗产之上写下的最新篇章:预计30场演唱会年内连台、24小时场景切换、百万人流共享“体育+”“文化+”的新体验。
后奥运时代,国家体育馆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用一次次转身换景、一场场演唱会、各类赛事等大型文体活动,让奥运遗产持续发光发热,成为北京朝阳献给世界的一张文化新名片。
京城演艺新地标年内将举办演唱会近30场
“只要她开口唱《千千阙歌》,一秒带我回到17岁。”“9月6日,国家体育馆见,一起把青春唱到熄灯!”“抢票那天我提前半小时守在电脑前,结果还是没抢到自己想要的票!”……7月30日,陈慧娴“Fabu⁃lous40”40周年巡回演唱会北京站预售开启,微博、小红书瞬间刷屏,#陈慧娴演唱会抢票#直登热搜。这场万人合唱的约定,也宣告国家体育馆又迎来一场大型个人演唱会。
从年初开始,这座在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扬起的“冰之帆”就演出不断:杨丞琳带来“LIKE A STAR”的青春风暴,光良把《第一次》唱成万人大合唱,范玮琪在《最初的梦想》中点亮夜空,洛天依携虚拟偶像破次元而来,王铮亮、赵传、毛不易接力献声,蒲熠星更以双场连演让周末变成音乐狂欢。截至8月11日,17场演出已吸引超16万人次到场,“去冰之帆听歌”成为许多歌迷的休闲娱乐新选择。
今年,国家体育馆所办演唱会的内容极为丰富,广泛涵盖金曲、流行、偶像、说唱等多个艺术领域。不仅如此,双场连演的爆款演唱会项目数量也较去年有所增加。丰富的演出安排,让国家体育馆成为音乐爱好者们的热门打卡地。
接住演艺流量场馆升级实现“多元变身”
国家体育馆强大的演唱会磁吸力,源于场馆同样强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作为“双奥”场馆,依托冬奥改造成果,国家体育馆运营团队在赛后继续优化运营机制,把原本为冰球赛事打造的“冰之帆”升级为一座真正的“百变剧场”。国家体育馆在南侧马道安装4组延时补声音响系统,与演出音响系统无缝衔接,综合提升近、中、远不同区域观众视听体验,同时有效减少演出方搭建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场馆运营团队依托多年经验,主动统筹多方协同配合,实现“演出模式”与“赛事模式”的高效迅捷切换,“多元变身”与“国家馆速度”成为国家体育馆文体融合的最直观呈现,更是场馆赛后运营能力的集中体现。
“经过反复摸索和持续优化,国家体育馆已拥有业内领先的场景快速转换能力,如演唱会极限拆台后次日便可转场为篮球场、冰场、舞蹈地板等多场景模式。”国家体育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场馆今年的大型活动档期已排至年底,从前期搭建到后期撤场排得满满当当。
连台演唱会淬炼下,国家体育馆在设施调度、服务细节、安全运营上已炼成“教科书级”范例,品牌含金量与行业口碑一路飙升。未来,场馆还将通过流程优化,充分利用大型活动间隙“碎片时间”激活场馆角落空间,实现赛事、演出、群众体育活动间的无缝衔接。
业态更新融合“双奥”场馆实现“一馆多用”
一张旧票根,八月在“冰之帆”直接当钱花!8月1日—31日,国家体育馆启动“票根复活计划”:凭奥林匹克中心区7月部分演唱会纸质或电子票根,可秒变三大场景通行券——预订大众健身项目可享受优惠;素虎餐厅自助餐获得18元立减券;凭票根享冰球馆滑冰门票仅需30元;凭票根可免费体验网球课、篮球课、艺术体操课等。
以票根跨界激活全链消费,创新“演艺+”联动模式。近年来,国家体育馆作为北京演艺集团全资子公司,在演艺经济浪潮中,凭集团化优势,探索多元运营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激发场馆流量倍增效应,打造后冬奥文体商旅融合标杆。
在业态更新上,国家体育馆以环廊沉浸消费为抓手,植入零售、主题餐饮、彩绘等多元场景,打通全时段消费闭环。依托“体育+文化+商业+体验”复合模式,接连举办“体育+”“文化+”等多元化活动。
数据显示,冬奥会后,场馆已吸引超100万人次进馆观看赛事和演出,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二次消费,持续释放“一馆多用”的综合效益。
未来,国家体育馆将锚定“体育赛事、文化演出、大众健身、文体培训、商旅会展、社会公益”的运营方向——以顶级赛事固本,以演艺活动聚气,以大众健身和青少年德智体美育平台扩面,同时孵化自有IP赛事与文化产品,持续放大“双奥”遗产的乘数效应,为首都文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市民美好生活注入持久动能。
记者马宇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