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璠
“乘风破浪”的超酷队长
在北京朝阳街头,有支身着荧光黄警服的女子铁骑队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北京首支常态化女子铁骑队“首都巾帼铁骑队”,肖璠是队长。
2023年,得知市交管局要在朝阳交通支队东外大队组建巾帼铁骑队时,正在朝阳交通支队做内勤的肖璠毅然放下办公室的安稳,与四位怀揣同样梦想的女警一起,成为该队首批队员。因为人果敢、做事稳重,肖璠被推选为队长。
训练场上的日子镌刻着她们蜕变的印记。重达600斤的春风650摩托车是她们必须征服的“钢铁战马”。寒风凛冽的训练场上,一次次摔倒、一遍遍爬起,青紫的膝盖和酸痛的肌肉见证着她们从生疏到娴熟的成长历程。2024年3月1日,当这支英姿飒爽的队伍首次亮相三里屯商圈时,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荣光。
在日常勤务中,肖璠带领队员承担着巡控、疏导、事故处置等多项重任,这些工作既考验专业素养又磨砺意志品质,但姑娘们始终以高度责任感出色完成每项任务。令她动容的是,一位因逆行被她拦下的外卖小哥由衷地赞叹:“女骑警太帅太敬业了!就冲这份专业,我也要守规矩。”
某日早高峰,北三环太阳宫桥突发两车剐蹭事故,正在周边巡逻的肖璠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仅180秒便抵达现场。当她高效完成事故处置恢复交通时,惊魂未定的司机连连赞叹:“报警电话还没拨通您就到了,这效率真是‘秒级响应 分钟到位’!”
作为铁骑队的灵魂人物,肖璠在执勤时总是身先士卒,为队员树立标杆;在任务分工上,她知人善任,让宣传能手深入社区校园,令执法尖兵驻守要道。
历经一年多的淬炼,在肖璠的带领下,这支最初只有寥寥数人的小队已扩大到14名。她们不仅是穿梭于车流中的平安使者,更是用柔肩担起城市文明的传播者,用汗水浇灌出街头最动人的“铿锵玫瑰”。
陈颖
刚柔兼备的街头美“警”
在繁华喧嚣的三里屯街头,一位身着荧光黄警服,英姿飒爽的女骑警格外惹眼,她便是“颜值与实力兼具”的陈颖。
从2024年上岗初期的基础疏导和普法宣传,到如今熟练处置各类突发事故,她以首都首批女铁骑队员的身份,持续刷新着公众对女性执法者的认知:“吸睛是起点,专业才是终点。”
“执法的温度比音量更重要。”秉持着这样的信念,陈颖将柔性执法化为特色治理工具。面对不同人群,她独创“柔性沟通法”:替年轻上班族整理歪斜头盔时轻声提醒安全要点,搀扶银发族过街后不忘科普交通法规,对心存侥幸者则展示事故现场影像实施震撼教育。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使她的交通违法纠正量位居系统前列,且保持零投诉记录。
在日均十万客流的三里屯执勤中,陈颖既是秩序维护者更是交通观察员和交通优化师。她将执勤洞察转化为治理智慧,曾向交管部门提出了优化信号灯时长、调整安全岛位置等建议。
三里屯的车流与人潮中,陈颖的刚柔并济成为独特风景。不少市民被她的风采所打动,将她的执勤片段拍摄下来发布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认识这位优秀的女骑警。而三里屯当地一些年长的居民,更是把陈颖当成了自家孩子一样宠爱。今年三八节,她的摩托车后备箱被市民送的鲜花塞满,卡片上“陈警官辛苦了”的留言令她眼眶发热:“百姓的认可,让我更加坚信这份工作的意义。”
烈日下处理事故、暴雨中疏导车流、寒风中普及交规……陈颖及其队友用浸透汗水的骑行轨迹证明:当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共振时,那份“飒”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王欣冉
校园萌妹蜕变“铿锵玫瑰”
王欣冉是首都巾帼铁骑队中唯一校招成员,也是该队第三批队员。
2024年7月毕业前,王欣冉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女骑警肖楠的执勤视频。视频里,肖楠骑着大摩托在车流中潇洒穿梭,既威严又亲和。“原来警察还能这么‘飒’!”她当即决定报考市交管局。后来,接到朝阳支队的报到通知时,王欣冉兴奋得彻夜未眠。
初入铁骑队,春风650重型摩托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以她1米7的身高,支住倾倒的车身都很费劲,膝盖也经常磕得青紫,但她没有放弃,仍旧咬牙坚持练习。
交通违法行为五花八门,她边干边学习,不断摸索。但初执勤时的慌乱清晰如昨:面对司机质问时的语塞、执法单子填写得慢……于是,她将执法手册装进骑行服口袋,利用休息时间模拟对话场景。她告诉自己:只要用心,一切都会变好。
在三里屯执勤时,语言成了新挑战。有次一位外国友人违规骑行,王欣冉磕磕绊绊地用英语解释交通规则,好不容易才让对方明白。此后,她便利用休息时间恶补执法英语,努力克服语言障碍。
遇上重大勤务,像中非论坛期间,队里的14个姑娘连续20天驻守,即便骑行服被汗水湿透,也没人退缩。有一次,王欣冉中暑呕吐,喝了藿香正气水后就又跨上摩托……
温暖时刻更让她铭记,在三里屯执勤时,她收获了不少粉丝,有的还会贴心地说“辛苦了,警官。”在队里,王欣冉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14个姑娘亲如姐妹,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都能互相交流、倾诉。
从青涩毕业生到独当一面的女骑警,王欣冉用行动守护着城市交通秩序,也在其中完成了自己的成长蜕变。
窦雨洋
从内勤到“普法先锋”
“轰……”引擎发动低沉有力,25岁的窦雨洋熟练跨上春风650摩托,风驰电掣般驶向三里屯商圈。这位英姿飒爽的女骑警,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内勤到“普法先锋”的蜕变。
2024年7月,首都巾帼铁骑队首次扩编,当时还在东城交通支队做内勤的窦雨洋,看到招募后,从未碰过摩托车的她果断申请入队。扶车训练时,600斤重的摩托如“一堵墙”压来,她膝盖布满淤青;“摔车特训”中每日摔二十多次,三个月磨破三副手套。最终练就窄巷45度急转、车流单手控车的精湛技艺,实现“人车合一”。
曾在安监科从事宣传工作的经历,为窦雨洋积累了丰富的宣传经验,这些经验在执法中发挥了大作用。她将警示教育前置,一次查处电动车骑手逆行时,她没急着开罚单,而是掏出手机展示事故现场图:“上周有个小哥像你这样骑车,现在还在ICU……”原本不服气的骑手瞬间沉默,临走时主动加她微信:“窦警官,以后有普法讲座叫我。”
窦雨洋在执法中展现出独特的“柔性智慧”:对老人自称“闺女”,与青少年互称“学长学妹”,用亲和力化解抵触情绪。这种人性化执法不仅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更带动他们将交通安全知识主动传播——许多案件当事人事后都会自发在朋友圈分享所学,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应的良性互动。
窦雨洋还积极投身社区和学校的交通安全宣教活动,她被工艺美术附中聘为“法治副校长”。窦雨洋说,“我们的制服帅气,讲的内容也鲜活,孩子们都爱听。”
曾有个女生悄悄对窦雨洋说,“姐姐,长大了,我也要当女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