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宇晗
世间万物,唯有融合方能成就大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文旅融合已然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作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重要承载地,北京朝阳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创新模式,打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解锁着一个“人民城市”的无限可能。
场景共融,人人可享
河畔慢跑时看一场展览,公园遛弯时听一场音乐会,逛个街也能与艺术邂逅,这会是什么体验?麦子店街道枣营社区居民金女士说,就一个字——美,眼里美、心里也美。
金女士一直有健身习惯,以前总喜欢带着耳机一边运动一边听歌,现在她很少带耳机了。“这两年,城市环境美了,文化活动也丰富了。特别是我们亮马河畔,晚上、周末常有展览、演出之类的活动,我在朝阳公园里也听过几次品质很高的音乐会。”金女士说,这是城市的馈赠,置身于如此美好的生活场景中,让人很有获得感。
金女士所说的美好场景,是朝阳区积极探索“文旅+”新场景,而推出的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包括“潮朝阳艺梦无界”街头艺术活动、“北京朝阳森林演出季”“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微演出”“亮马河风情水岸国际艺术季”,等等。它们将多元文化送到了河畔、公园、商圈、园区甚至火车站,让艺术成为这座城市“触手可及”的流动风景。
在活力开放的朝阳,“文旅+”新场景突破了传统边界,将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等多领域结合,给市民游客“潮范十足”的沉浸式体验。
今年春节,一场“文旅+”庙会让东岳庙、北顶娘娘庙迅速出圈。借助全息投影、AI等科技,东岳庙光影秀让古老的围墙、钟鼓楼及石碑等古建筑披上了梦幻彩衣,一向“沉静”的馆藏文物也“舞动”起来。北顶娘娘庙将市集搬到了庙里,潮流文创、美味小吃、艺术装置、魔术体验与传统的舞狮表演等场景交织,老少咸宜,沉浸感十足。这场“文旅+”庙会吸引客流约16万人次,比去年增加近5万人次。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鸟巢、国家体育馆、国家速滑馆等奥运场馆积极与演艺相拥,中外艺人纷纷到朝阳开演唱会,不断上演“体育+演艺+旅游”的融合“好戏”,让许许多多游客的“跨越山海”,在奥运遗产中、在优美旋律中与城市深度连接。去年,仅鸟巢一家就服务观众超216万人次。
伴随着演艺经济的红红火火,朝阳不少演艺新空间还成为“演艺+”的“实践场”。开心麻花沉浸演艺新空间·花花世界一年演出场次达800场,且“吃喝玩乐”全包圆,一经开张很快就成为全国沉浸式戏剧体验的新范本。
到蓝色港湾听爵士音乐会,在朝阳大悦城看数字展,去三里屯欣赏艺术装置……在“文旅+商业”的创新融合下,各类艺术活动日益成为朝阳各大商圈的新场景、新常态,吸引着一波波年轻人打卡体验。
在朝阳,文旅如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以层出不穷的“文旅+”融合新场景,让一个个场馆、景区、商圈、街区变成可赏、可逛、可玩、可买的休闲消费中心,不断展示着城市的魅力、激发着城市的活力。
业态共生,全域皆景
今年1月,MINISOLAND北京1号店在THE BOX朝外开张,以独特的黑神话官方文创衍生品、经典的游戏场景、可互动的Coser(角色扮演者)等,吸引大批粉丝前来打卡。
这是该商场将文旅业态融入商圈的又一成功案例。它位于朝外UIC街区,前身是日渐式微的老商场,更新改造后,外提颜值、内塑品质,引入了茑屋书店北京首店、《疯狂理发店》剧场、魔境数字艺术空间等多个复合型文化空间,以及篮球、滑板、艺术展览等项目,形成一个资源互补、相互赋能的生态场,松弛自在、生机勃勃,筑就了一个热度不断、口碑炸裂的京城现象级潮流目的地。
事实上,在朝阳,文旅融合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场景的简单叠加,而是从资源、产业、场景、技术、内容、机制等多个维度实现融合共生。
3月8日,北京市最大电竞主题综合场馆“微博IN”在朝阳公园东部开启首赛,让沉寂多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馆迎来了新生。
“微博IN”是朝阳区引入优质资源投资建设的创新型项目,不仅设有电竞主场馆,还配套了融合二次元零售、IP主题餐饮、电竞周边体验、VR空间等复合型业态的商业区。作为北京WB主场,后续,这里预计每年将举办超400场赛事及IP主题活动,有望将微博庞大的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实现以电竞核心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此外,作为亮马河文化经济带二期建设的重点项目,“微博IN”还将与公园西部同样在更新中引入的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形成联动,与公园内的篮球馆、网球馆等场馆一起,为公园带来源源不断的跨区、跨市客流。
文旅产业是幸福产业、综合性产业,能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也能释放出“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朝阳区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不断以文旅为核心,打通一切要素,融入城市建设,激活城市基因。“商圈+文旅”是如此,“公园+文旅”亦是如此。它打破了文化、运动、公园、商业等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文旅产业融合从单向拓展到多元赋能的转变。
商圈里建剧场,公园里开书店……在朝阳,不少商圈、公园变身大型综合性休闲空间,紧紧抓住了流量密码,也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朝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8.2亿元,规模居北京市首位。
朝阳“+文旅”的创新实践远不止于此。“文创+文旅”,让798-751、郎园Station、北化机爱工场、菁英梦谷等文创园区变身极具时尚感、体验感的城市文化公园;“体育+文旅”,让新工体成为京城东部业态丰富的城市公园综合体,鸟巢、冰之帆、冰丝带等体育场馆成为演艺新空间、旅游地标,奥林匹克塔也成为“国际空中会客厅”……
文商旅体的业态融合、创新共生,为城市带来了颜值与效益的双重提升,也让朝阳成为一个多元业态交织的“大景区”和文旅大IP,在为游客带来“处处皆景”的体验的同时,也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无限动能、提供了重要路径。
精彩共享,美好永续
如何实现“淡季不淡”,打造“一年四季永不落幕”的文旅消费新图景?一年一度的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给出了答案。
冬季是传统的旅游和消费淡季,为实现“淡季不淡”的突破,朝阳区特别将灯光节设在了10-12月间,以灯光为媒,串联起朝阳全域的各种业态,并辅之以上百乃至数百场文商旅体健联动活动。赏灯品美食、赏灯逛市集、赏灯买文创……灯光节不仅点亮了整个城区,也点亮了人们的生活,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温度。
“到朝阳看灯光秀!”因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模式,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在国内外迅速火出圈,成为城市文化、经济、旅游等多领域融合的典范,也成就了非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首届灯光节期间,朝阳区重点商圈实现销售额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8%;重点酒店收入总量达6.5亿元,同比增长3.5%。
品牌沉淀时光的厚度,活动激荡城市的节拍。在朝阳,一年四季皆有“文旅+”品牌活动。如,冬季里的灯光节、冰雪季,春天里的国际花园节、茶香文化节,夏秋的亮马艺术季、森林演出季,以及贯穿全年的“我们的节日”等自有文旅品牌,还有数千场国际国内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展览展会、服装周、电影节等,可为市民游客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丰富的“文旅+”产品,也是夜间经济的活力源泉。
亮马河的泛舟夜游、合生汇的21-BLOCK网红美食街、蓝色港湾的灯光节、三里屯24小时书店、博物馆奇妙夜,以及美食观光巴士、北京千灯夜……这些夜间活动,凭借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和多元化的业态融合,让朝阳成为北京市夜间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和首都夜经济的重要引擎。
文化铸就城市高度,创新定义未来维度。
朝阳的“文旅+”探索,不仅是一场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更是一部关于人与城和谐共生的史诗。当亮马河的波光映照着千年古都的倒影,当奥运场馆的歌声激荡着时代前进的足音……北京朝阳,正以文化为墨、创新为笔,擘画出一幅文化可触、风景可栖、生活可期的生动画卷,在世界坐标上书写着“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