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迎
南磨房乡赛洛城社区是一个包含商品房和平房区的混合型社区,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功能配套不足等问题,人口数量多、结构复杂,居民需求多元,因设施老化、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引发的诉求时有发生。
为更高效、便捷地解决居民诉求,赛洛城社区推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网格接单”的“三单”服务模式。点单,即反映问题、提出需求,有“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线上,居民通过“赛小融”小程序、微信诉求群进行“点单”,线下,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公益日”活动等方式收集需求。社区根据网格划分进行派单,网格员精准接单,快速解决居民诉求,向前一步解民忧。
“线上+线下”诉求反映有渠道
去年,赛洛城社区推出了集
“未诉先办”“问卷调查”“活动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赛小融”小程序,居民反映问题时,只需在“未诉先办”一栏将诉求内容、联系方式填入,即可完成“点单”。除了小程序,社区还建立了微信诉求群,居民有问题可随时在群内“点单”,社区收到后会第一时间派给网格员进行解决,让居民反映问题更快捷、方便,社区解决问题更高效。
“社区内一家底商在门前堆放了大量杂物与垃圾,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美观,希望帮忙解决一下。”不久前,赛洛城社区居民李女士通过小程序进行反映。社区马上“派单”至第六网格,网格员李元隆“接单”后,联系到包片的地区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对该商户进行现场执法,告知商户要积极履行“门前三包”责任,不得在门前堆积垃圾和杂物,并督促该商户对店铺及其周边卫生及时进行清理和清扫,保证环境整洁和有序。之后,社区还对辖区底商门前环境开展定期检查,加大了日常监督管理力度。“现在有了小程序‘点单’,真是太方便了!动动手指就能反映问题,网格员很快就处理好了,点赞!”李女士连连称赞。
目前,社区按照7个居民区和2个商业区划分出9个网格,由党支部书记、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担任网格员。网格员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日常巡查等方式,收集、记录居民诉求,更直接地倾听民意。此外,社区还在每年4至10月的周末开展“公益日”活动,社区摆摊,与居民面对面沟通,让为民服务看得见、摸得着。
“小事”社区解为民服务有温度
社区“派单”给网格员,网格员接到“订单”,直接能解决的诉求可自行解决,不能解决则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到社区,由社区协调解决,做到“小事”不出社区,用心用情服务居民,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与担当。
有一次,居民王女士在社区散步时发现,道路上一个井盖出现破损松动,行人经过时容易踩到,存在安全隐患。王女士立即在微信诉求群中进行反映,“接单”后,社区马上“派单”给第三网格,网格员刘辰前往现场查看,综合现场情况,判断其维修责任应属于自来水公司,随后便联系了自来水公司维修师傅,对井盖周边破损的地方进行了修缮,并更换了全新的井盖。“井盖虽小,但对居民安全意义重大,居民及时发现并上报问题,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刘辰说。
在刘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居民每一件诉求的办理情况和解决方法。“如果是一般的诉求,联系物业、辖区相关部门就能解决;面对邻里纠纷相关的诉求,我们会与居民耐心沟通,努力调解纠纷,让‘陌邻变成‘睦邻’;网格员层面解决不了的,我们就会及时上报社区。”他说,“居民们的‘急难愁盼’,无论大小,都是我们的心上事,需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诉求办理过程中,社区将持续跟进,确保“小事”都能在社区得到有效解决。
“大事”多方解诉求件件有回音
把群众的事办好,让群众真正满意是“三单”服务模式的目标。对于社区不能独立解决的“大事”,社区进行梳理后及时反馈到地区办事处,多方联合解决居民诉求。
徐建军是社区第一网格网格员,也是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依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在一次巡查中,徐建军遇到居民张大妈“点单”:位于社区平房区百子湾路北巷的公共卫生间,其门前道路缺乏照明设施,居民在夜间使用该卫生间时不方便,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张大妈希望在该公共卫生间所在道路上增设路灯,解决居民夜间如厕的照明问题。因百子湾路北巷是市属道路,社区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将问题反馈给南磨房地区城乡建设办公室,由地区城乡建设办公室与北京市照明中心对接。北京市照明中心现场勘查后,加装了路灯,为该区域夜间出行的居民带来了便利。
为确保居民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每办理完一件诉求,社区还会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评估“点单”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由居民确认完成订单销号,形成服务闭环。
“三单”服务模式实施后,不仅提升了社区服务效率,还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2024年6月至今,社区已收到居民点单400余条,均已成功办结,解决率、满意率均超过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