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慧娇) 近日,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年度改革创新案例发布,共有30个案例被评为年度改革创新案例。其中,朝阳区“五大维度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打通外籍来京人员生活与办事堵点”“京津冀打造‘临港’通关服务新模式京企出港物流效率最高提升50%”分别获评最佳服务案例和最佳实践案例,为全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提供了“朝阳样本”。
作为首都国际交往重要窗口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主承载区,朝阳区一直是众多外国人来京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朝阳区持续解决外国人在京生活与办事的堵点问题,构建开放便捷的国际化环境。2024年,朝阳区探索建立“1+5+N”工作机制,从消费便利、行业服务、签证居留、政务平台、社会环境五大维度,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方面落地一批代表国际化发展水平的特色亮点和先行先试措施,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让外国人在京生活、办事更加便利。
在消费便利方面,朝阳区联合蚂蚁集团在蓝色港湾打造“朝阳区支付服务示范街区”和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便利外籍人士消费。目前,全区重点商户安装外卡POS机超5000家,覆盖率居全市第一,区内重点商业领域,SKP、SKP-S、DT51、THEBOX朝外、侨福芳草地等20余家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全部完成支付便利化工作。同时,全区4家4A、5A级景区、129家重点酒店以及有消费功能的10家博物馆的外卡POS机覆盖率达100%。在就医便利、教育便利、商务便利等方面,朝阳区也通过丰富国际医疗资源和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简化签证办理等举措,让纷至沓来的国际友人“无障碍”畅游朝阳、定居朝阳。
为推动贸易便利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积极与天津港对接合作,设立“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通过强化业务联动、平台联动、区域联动、政企联动,打造“临港”跨区域通关服务模式,为首都企业提供与天津临港企业同样便利的通关服务。
据悉,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正在积极与河北港口集团对接合作,将充分借鉴京津港口服务中心模式和经验,推进京冀协同港口服务中心落地,促进港口资源整合和优化,通过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物流通关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