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展、静心自习、品味咖啡、开会办公、课后托管……位于来广营乡福熙大道街边一隅的象外空间,致力于打造群众身边的“阅读+”融合新空间,去年年底一经开张便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读者在此享受阅读休闲时光。
一走进空间一层大厅,四米多的层高,大大的落地窗户,极具工业风和现代感的简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整个空间以黑、白、原木色为主,迎面正中是360度开放的环形吧台,以吧台为界,一楼的空间被划分为南部的阅读区与北部的餐饮区。南部有文创文具展台、新书展台、装有台灯的阅读区,以及直达屋顶的书墙,实木的桌椅分散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给人以沉浸的阅读体验。北部区域除了吧台,主要就是用餐区。
往里走,以楼梯为界,其南侧有几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有人在会谈交流、有人在开会研讨。其中的一个区域还被打造成了一个独立的儿童阅读空间,温暖、舒适的原木色书架、地板,配上浅咖色沙发坐垫、有趣的半嵌入小空间,温馨而明亮,这里不仅有朝阳区图书馆配送的图书,还有该空间自行采购的各类童书、刊物,可满足各类儿童的阅读需求。
而楼梯的北侧则被因地制宜地打造成了一个个开放性或者半开放性的阅读空间。其中,最有趣的设计是一间4平方米左右的阅读房间,不少人看见它的第一眼就会被它特有的气质所打动,评价它“舒服得像家里的书房”。
虽不是周末,但放眼望去,整个一层的各个区域(除了儿童阅读空间)几乎都被以年轻人为主的读者们所占满。
楼梯旁的墙面依旧是及顶的图书展示,顺着楼梯走上二层,这里,有正在举办世界儿童读书日历年海报展的展厅,有可供阅读、交流、品咖的休憩区,还有可举办演出、会议等的宽敞活动区,甚至还有可以教孩子们绘画、辅导作业等的托管空间——小象课堂。
象外空间的出现不是意外。象外空间位于朝阳北部地区,周边有七八个社区累计近30万人口,品质文化空间相对不足。该空间是福熙大道南区住宅楼的底商,与福熙大道北区大门仅一路之隔,总面积达3500平方米。“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成市民身边的可满足多元需求的特色空间,助力重塑社区‘附近’文化。”空间运营总经理薛晓燕介绍,为此,筹建之初,运营团队就走访了福熙大道小区及周边社区,并举办了“填满人生愉悦清单”活动,倾听社区居民对空间的期待。
如今,在象外空间,每个人都能找到生活的舒适感:创业者与数字游民,上午在阅读区安静专注地处理工作,中午在餐饮区用餐,下午则约人咖啡区聊天、谈事儿。活动组织者预约适当的房间,会友、开会等。这里最受周边家长们的喜爱——孩子放了学、周末可以在这里看书、做作业,大人们可以品咖小憩。在这里,除个别独立空间需收费预定,其它均免费开放。
为了增加附近居民的归属感,象外空间在产品研发上也有意突出“在地”属性。吧台附近书架的分类被命名为“北五环漫游指南”。特调鸡尾酒也都是人们熟悉的名字,如“福熙大道”“北五环小夜曲”“象外广场”等。
这里是书店,也是艺术交流空间。开业至今,象外空间已经举办过多次读书沙龙、青少年通识讲座、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这些在平日里需要奔波至特定区域才能享受的文化生活,附近居民只需从家里走到楼下便能享有。
后续,象外空间还会加强与区文旅局、周边社区及各类机构组织的链接,举办沙龙、展览、新书发布、文化市集等各类活动,并推出具有共创属性的主理人空间、买手店等,以满足社区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象外空间创始人郭宗伟介绍,“象外”即物象之外,它源自国画,本意是用来形容一种超乎想象的意境。未来,象外空间将不断丰富附近居民对生活的想象力。
记者张正晔 马宇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