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资讯

第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拾荒囤物阻断出口
一82岁老人家中起火不幸遇难

    2025年2月10日下午,82岁的马大爷家发生火灾,他不幸葬身火海。调查初步认定,火灾系老人使用角磨机切割物品产生的火星引燃周边可燃杂物所致——这些可燃杂物正是老人平时拾荒所囤积的大量废品,塞满了阳台和屋内,堵塞了逃生通道。

    除了致命的拾荒囤物习惯,老人在火灾发生前后的多个操作都极为错误,值得大家警醒。

    杂物堆起来比人还高

    2月13日,记者回访事发小区。马大爷生前和老伴及女儿住在一栋居民楼的一层,火灾现场外部被遮挡封闭,内部已清理完毕,焦黑斑驳的墙壁显示着火灾的猛烈。

    即便能把时间回拨到火灾发生前,马大爷家已是隐患重重:从阳台到室内,长年累月拾荒积攒的杂物堆起来比人还高,家里塞得满满当当,只剩一条不足一米宽的走道。

    “老两口的拾荒习惯得有十年了,一到夏天,街坊四邻被臭味熏得苦不堪言。”作为马大爷家二层的老邻居,王娟(化名)家被大火殃及,阳台窗户被烧裂,家里到处被熏黑,她心情复杂地说道,“真是小区的‘老大难’,各方劝过多少次就是不听,他家又不缺钱,图啥呢?”

    社区工作人员也深有同感,“去年一年,社区和物业就派人上门不下20次,帮助老人清理杂物,马大爷每次都说,‘你们不用管,我肯定没事儿,出了事儿,我负责’,脾气一上来,谁劝跟谁急。”

    据社区了解,老两口有退休金,经济上没有困难,他们自己也说,看见废品不捡心里就难受,觉得是浪费。社区也找过废品收购人员上门或者“以物换物”,置换时即便社区给的东西价值更大,老人也经常中途反悔,他们要自己卖。

    安全意识淡薄

    多年前,马大爷家在朝南的阳台处开了一道入户门,用于日常通行,还把阳台前的公共区域辟为自家“小院”,用于存放日常拾荒的废品。

    火灾发生当天下午,马大爷和女儿在家。小区监控视频显示,16时许,马大爷在阳台入户门一旁外,使用角磨机切割物品,火星飞溅,不一会儿,东侧防盗窗上方断断续续有烟冒出,继而产生明火。

    火灾调查人员说,“马大爷发现明火后,尝试用布单将防盗窗处起火的杂物扑灭,但他扑打约一分钟后就进了屋,殊不知,火根本没灭,余火很快蔓延扩大,封堵住了阳台的入户门。”

    同样被困在屋里的马大爷的女儿报了火警,此时火势已大,赶到的社区微型消防站队员已无法扑灭。好在消防救援人员及时到场,灭火和破拆同步展开。

    因为南面的阳台入户门两侧堆放着大量杂物,当时已被火焰包围,消防人员打算从北面楼内的入户门打开救援通道,可这扇门早已被老人彻底封死,还堵上了洗衣机,家里的逃生出口都被断绝。不仅没有出口,老人家中只有一条80厘米左右的狭窄走道,起火后走道上堆放的杂物倒塌,进一步阻碍了老人逃生和我们的灭火救援行动。

    特别提醒

    不能盲目返回火场

    消防救援人员最先救出了马大爷的女儿,之后在另外一个房间发现了马大爷,当时他被埋压在了自己所囤积的废品之下,马大爷送医后不幸身亡。火灾调查人员杨一帆向记者分析了这场悲剧所暴露出的问题。

    首先,拾荒囤物习惯危险。老人常年捡废品导致家中可燃杂物大量堆积,造成火势蔓延速度极快,逃生疏散通道被杂物封堵、可燃杂物燃烧产生有毒烟气,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其次,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老人在可燃杂物旁边使用角磨机进行切割,并未意识到切割产生的火星会引燃周边杂物,火灾发生后也并未有效扑灭初期火灾。

    第三,逃生自救方法错误。老人在起火后没有及时报警逃生,反而返回家中。家中楼内的入户门被长期封堵,起火点阳台位置的入户门此时成了唯一的逃生出口,但在火势的快速蔓延下,无法逃生,失去了最后一次避免悲剧的机会。

    “居民家中、房前屋后、走廊过道都要尽量减少可燃杂物的堆放,避免发生火灾。”消防人员提醒:“一旦起火,如果已无法扑灭,就要立即逃离现场,任何原因都不能返回火场。”(来源:北京日报、北京新闻微信公众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