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资讯

第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路逐梦 做人民的“白衣天使”
张雪迎

    刘毅,女,1981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现任民航总医院内科第二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慢性气道疾病和睡眠呼吸障碍。她以普通医学为基础,航空医学为引领,完善呼吸学科建制,发展呼吸亚专科特色技术,多次参与完成北京市及朝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任务,获得2023年全国民航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带领呼吸内科集体获得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在科教工作中,她以睡眠呼吸医学和飞行疲劳为研究特色,完成国家级及市级课题共8项,发表SCI或核心期刊论著13篇;参编专著2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国际学术交流4次。

    自2007年进入民航总医院呼吸内科,刘毅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一干就是17个年头。她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将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平凡的临床和科研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为呼吸学科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领导、同事和患者们的信赖和支持。刘毅说:“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拯救更多的生命,做人民的‘白衣天使’”。

    怀揣梦想 投身医学

    2007年,刘毅在呼吸病学国家重点专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从师于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王辰教授。正是因为有在这所国内高水平呼吸专科学习的经历,为她的工作和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那时起,她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做患者最信赖的医生,为患者解除痛苦。毕业以后,刘毅来到民航总医院呼吸内科。首先轮转的科室就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这里都是危重患者,工作紧张而又劳累,可她总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用平等、友善的态度面对每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鼓励他们对未来要充满信心,顽强地战胜疾病。

    刘毅有梦,但她不单单只有一腔热血,而是在书籍中不断汲取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闲暇之余,同事们常在图书馆看到刘毅的身影。六年来,她阅读了《实用内科学》《协和呼吸病学》《戴维森内科学》《西氏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临床思维》等多本医学书籍,不断提升理论水平,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更扎实。2007年底,刚刚参加工作的她学习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睡眠呼吸医学,通过阅读国外文献,向北京多家睡眠医学中心虚心学习,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熟练掌握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治技术,成功建立了规范化诊治的睡眠医学中心,并解决了常人无法解决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勤学和实干让她积累了更多经验,在解决临床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每走一步,她都离梦想更近。

    善于思考 锐意创新

    “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如何能创新出更多医疗方法,让更多的百姓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为人民的生命负起责任。”刘毅有一股“冲劲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善于思考的她,灵感源源不断,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医学成果。

    民航总医院承担着民航系统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健康检查和航空疾病的研究工作。刘毅从睡眠中心成立开始,就在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民航,如何发展有民航特色的医疗服务。众所周知,飞行员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随着国内外航运业务的迅猛发展,飞行员疲劳问题日益突出,容易引起判断失误,甚至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为此,她想到,要是能有一个预警系统及时判断飞行人员的能力状态,有效缓解飞行疲劳,保证飞行安全,就能预防飞行事故的发生。以此为入手点,刘毅带领课题组研究骨干选用持续认知操作任务构建了飞行认知疲劳模型,从主观评定、EEG和ERPs等方面对飞行认知疲劳进行了研究,探讨飞行疲劳产生的生理心理机制,并着力开发飞行疲劳实时监控预警系统。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民航局科技项目资助,开创了我国民航医疗卫生系统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先河。民航总医院也成为我国唯一一个能完成飞行认知功能评价的临床医学中心。

    凭借突出的成绩,刘毅获得2012年全国民航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3年刘毅受邀在第61届国际航空航天学术年会上做飞行疲劳研究专题报告,其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身经百战 铸就辉煌

    17年的医学经历、自身的坚持努力以及全方位的临床训练和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使刘毅成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医院多学科协作危重症抢救专家,救助了无数个垂危的生命,赢得了患者的称赞,大家都说她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

    刘毅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而做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把病人放在心里,为病人着想,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去想解决办法,尽全力拯救生命。

    支气管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发作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目前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消炎、止咳、化痰等药物,疗效不稳定,患者往往失去信心。曾经,刘毅接诊一位中重度哮喘女性患者,前2年的就诊经历使她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和对生活的兴趣。刘毅对症用药,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发作次数,并持续追踪这类哮喘治疗新药的研发进展。当针对这类哮喘新药上市时,刘毅立刻让她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持续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病情凶险的患者,刘毅和她的团队靠着过硬的诊疗技术、丰富的抢救经验及高度的责任心,在正确分析判断病情的同时,迅速研究制定适宜的抢救方案,为成功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看到一位位病人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得以康复,我们由衷为他们高兴,也有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刘毅说。

    虽然刘毅已取得了许多成就,在医学领域闪闪发光,但这并没有让她停下前进的脚步。她说,所取得的一次次成就,只会坚定她在医学领域上潜心钻研、为人民服务、拯救生命的决心,她会一直心怀梦想,砥砺前行。

    (张雪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