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起,白勇涛先后在垂杨柳医院、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担任内科医生及医务科科长、院长、中心主任职务,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让她深深地感受到,医疗卫生服务对患者的重要意义。多年来,白勇涛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科学严谨的敬业精神,努力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同时,她还不断探索医疗领域新边界、新内涵和新模式,巩固现有业务,拓展新业务,凭借卓越的管理能力,带领团队推动朝阳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临床到管理 扛起新使命
医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神”,白勇涛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1998年,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白勇涛进入垂杨柳医院成为了一名内科医生。实现自己儿时梦想的同时,她也下定决心,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
初到医院时,白勇涛虚心向带教医生和前辈请教、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积极配合同事完成各项工作。在前辈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白勇涛很快适应了内科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熟练掌握了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技巧。
在医院,白勇涛特别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她说,“诊疗是一件很接地气的事情,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也要重视沟通技巧,通过沟通来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这对提高医疗效果很重要。”工作中,白勇涛用高度的责任心、极大的耐心、满腔的热情服务患者,树立了医务人员良好形象。
一线临床工作是忙碌且充实的,也不断见证着白勇涛的成长。2008年,医院医务管理科需要一位具有临床经验且沟通能力较好的专业人员,来梳理医务质控条款,强化医院质量管理,白勇涛成为合适人选之一。本着“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的理念,白勇涛由一线临床转到了行政管理岗位,扛起新使命,承担起了通过对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管理,对诊疗行为进行规范,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更好为患者服务的任务。
“在临床的时候,更多的是和患者面对面接触,来到行政管理岗位是需要你站在一个更高且更全面的角度,为临床科室和患者服务奠定良好基础,其实也是换了另一种方式服务于患者。”白勇涛这样认为。
突破原有模式 医疗赋能养老
在垂杨柳医院积累了临床和管理双重经验后,2013年,白勇涛来到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主任一职。
当时,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为居民打疫苗、开些日常用药,医疗业务比较简单。但是,白勇涛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价值不应该止于此。于是,白勇涛带领团队下沉到社区,深入居民当中搞调研,详细询问居民的日常医疗需求和他们希望在家门口解决的健康问题。
了解到居民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更高标准的诊疗能力后,白勇涛从医院的人员梯队建设入手,凭借在垂杨柳医院工作15年积累的临床和管理经验,想方设法吸引人才,提高人员素质,搭建起了以有三甲医院工作经验的医生为骨干的稳定医疗梯队,包括著名的妇科内分泌专家、被称为“中国卵巢冻存技术第一人”的阮祥燕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团队,定期到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带教、查房,中心还派出涵盖医疗、护理、影像、超声、检验、药学等专业的医护技人员到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并出诊,确保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白勇涛还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在基层就医需求比较高的疾病治疗和康复上发力,利用中心优势建立起了妇科内分泌、骨质疏松等专病特色门诊,让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更专业、更全面、更细致的专病诊疗服务;组建起了康复专业团队,提供卒中康复、骨关节康复等广受欢迎的特色医疗服务,在社区康复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落成,并顺利通过“北京市第一批康复医院转型”现场验收,达到了二级康复医院标准。
在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中,白勇涛打破原有管理模式,率先提出建立多学科协同的家医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的全人群、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针对最需要关爱的老年群体,白勇涛努力推动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医、养、康、护、防、宁’一体化服务模式”。2020年8月,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第一家“老年友善机构”和北京市第一家老年健康服务示范基地。白勇涛也获得了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在不断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中,白勇涛又运用创新思维,持续推动与中日友好医院的交流合作,开展分级诊疗,打通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路径,使得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诊疗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担新职务 提升基层首诊能力
从垂杨柳医院到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勇涛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热情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取得了突出成绩。
2023年10月,白勇涛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新组建的朝阳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主任,继续在新岗位上发挥头雁作用。
2023年10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点。在内部,朝阳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正在进行科室整合、业务职责调整、人员团队组建等,各项工作需要梳理、重塑;在外部,正值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峰,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张,而社区医院资源又不足。
内外双重压力给新上任的白勇涛带来了巨大压力。白勇涛在有序进行中心机构改革的同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峰上来。
针对当时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严峻形势,白勇涛强化统筹、集中调度,分片区下沉督导工作落实,通过周密计划部署和准备,全区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快具备了胸透、CT等肺部影像学检查能力,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了肺炎支原体、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检测能力,34个设有儿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足够人员接诊儿童患者。同时,通过全科医生培训,使我区能够接诊儿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到41个,及时有效地分流了病人,有效缓解了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儿童就近看病难的痛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多家媒体单位进行了报道。
一手抓业务,一手抓科研。多年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白勇涛还主持负责了《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诊疗方案社区应用的规范化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警技术研究》等多项市、区级临床科研课题,参与《脑卒中的早期防治研究》《关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各种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她先后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北京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工作成绩突出的中心主任、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陈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