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慧娇
记者从朝阳区人力社保局获悉,朝阳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全市率先构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的“大就业”服务格局,坚持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化就业服务“双轮驱动”,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就业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24年,朝阳区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122场,服务求职者112万人次,全区从业人员居全市首位。
在全市率先打造“1+43+N”零工市场就业服务体系
近年来,朝阳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深化多部门、多层级、多领域联动的“大就业”工作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2024年,朝阳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在各行业、各街乡的项目招引工作中,优先考量建设项目的带动就业情况。同时,发挥政策引领带动作用,共为1765家企业、涉及13.1万人次申请拨付就业政策资金10.9亿元。
此外,朝阳区坚持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就业服务统筹、线上就业服务与线下就业服务互补,积极打造以区级为中心、43个街乡为辐射、社区园区广泛布点的“1+43+N”区域性系统性零工市场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工作横向互动、纵向联动、多方协同。
规划布局方面,朝阳区已建成区级公共就业服务大厅,设立求职登记和招聘登记区、职业指导区、直播带岗区等功能区域,并同步设置专业化零工窗口,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同时,朝阳区实现了零工服务窗口在43个街乡全覆盖,统一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提供岗位直达、信息到手、服务到家的“零距离”就业服务。朝阳区还在新就业形态群体、城市运维人员集聚的七彩家园,打造了智荐零工市场,提供商务会服、会议赛事服务等岗位推荐服务。依托立水桥交通枢纽,设置朝阳区人多多零工市场,提供建筑装修、家政保洁等岗位推荐服务,着力破解“马路零工”就业难题。
在政策支持和数智赋能方面,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朝阳区关于规范支持零工市场建设的实施办法》,积极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管理,给予运营经费补贴和就业服务补贴;打造了智能化零工服务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一键匹配、即时快招”,累计服务3.8万人次。创新推出AI数字人直播带岗服务模式,实现24小时不间断招聘信息播报、企业展示和线上答疑,推动实现灵活就业“触屏可达”。
“一键式”送岗服务112万人次
朝阳区着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在全市启动首个“就业服务季”活动,结合各行业、各辖区重点用工需求,开展全链条就业服务,服务季期间累计举办活动405场,服务企业5000余家。
同时,朝阳区不断深化“岗汇朝阳 职达社区”就业服务品牌,持续推动“就业流动服务站”进商圈、夜市、学校、超市、社区、园区和各类活动现场“七进”活动,并向“首店、首发经济”聚集地、茶香文化节、咖啡节、潮市集等活动现场延伸,2024年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122场。在此基础上,朝阳区创新“一键式”送岗模式,利用融媒体矩阵、社区楼门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居民一键扫码即可实现求职。该模式已覆盖全部街乡、607个社区,推送岗位36.6万个,服务求职者112万人次,切实推动就业服务均衡可及。
为全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现代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体系,先行先试出台国家级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意见及配套实施细则,涵盖支持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机构“出海”等6方面20条举措,首年兑现900万元。
2024年,朝阳区还发布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海外发展实用指南,为机构“出海”提供贸易属地政策信息。出台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特色金融产品,为相关机构提供小币种收汇等10余项支持服务。此外,朝阳区成立了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顾问团,搭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园区管委会、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的对接平台,6家机构、36家次企业建立直接业务联系,人力资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600余家。
2024年超万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朝阳区着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24年,朝阳区举办了第三届职业培训发展大会,在全市首发《北京市朝阳区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北京市朝阳区重点产业技能人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2024年版)》等地方性成果文件,被人社部面向全国推广。
此外,朝阳区还成立全市首个“京津冀+”青年职业技能实训联盟,启动“百企万员”技能培训专项行动,推出“朝匠优品”技能培训品牌、“朝匠技弈”技能大赛品牌,举办市区两级职业技能赛事7项,办赛数量居全市首位。去年,朝阳区共开展培训超8万人次,超万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2025年,朝阳区将研究制定新一轮区级稳就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织密就业服务保障网络,打造“亲邻就业坊”“社区就业链”“职通邻里家”等服务品牌,将服务网络末梢辐射覆盖至社区、楼宇。同时,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举办第五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高质量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此外,朝阳区还将围绕“数字化”“国际化”“标准化”三个方向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全力构建技能培训朝阳模式,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