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一点一滴、一桩一件都连着民心民意。
2024年,在朝阳区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一系列贴近民生、温暖人心的实事项目实施,为百姓绘制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这一年,朝阳区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以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34项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为朝阳群众幸福生活再“加码”。
优化资源供给 服务更加均衡
2024年,朝阳区全面优化资源供给,打造均衡服务体系,教育、托育、养老、住房及医疗等领域齐头并进。
“以前,咱们这儿的家长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不少人动过心思想买市里的学区房。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了好学校,太省心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学生家长楼晓燕说道。2024年9月1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孙河校区迎来了首批共200余名新生,开启快乐的新学期。孙河校区是八十中学“一校多址办学”的四个校区之一,学校将依托八十中学优质师资,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促进其全面个性自主成长。包括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孙河校区在内,2024年,朝阳区新建5所中小学,新增学位9480个。
如何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一直是朝阳区持续努力答好的民生命题。2024年年末,一家集托育及研发、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公立托育中心——朝阳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暨八里庄儿童成长中心正式建成开放。作为北京首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这里不仅可为3岁以下的“小小孩”提供114个托位,同时还设有营养膳食研究、托育产品研发、医育结合等研发中心,可为托育园提供培训服务。2024年,朝阳区积极推进托育体系建设,新增幼儿托位4451个,实现全区普惠幼儿托位数达到4172个,有效缓解了家长们的托育压力。
在养老方面,朝阳区通过新建养老助餐点位和打造标准化区域养老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安享晚年。2024年,朝阳区新建13个街道(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家庭养老照护床位800张,新建养老助餐点30个,就近精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住房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去年,朝阳区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7621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805套(间)以上,启动4.06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造任务,开工老楼加装电梯108部、竣工152部,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医疗,是民生之重。朝阳区以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立为支点,撬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疗服务的普及,让就医之路更加畅通无阻。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幸福指数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2024年,朝阳区在交通、环境等方面持续投入,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阜通西大街,新铺设的柏油路平坦宽敞、整洁漂亮,标线清晰,往日的坑洼裂纹已消失无踪,道路环境得到了整体提升。“以前路上坑洼凹陷,现在修完后,马路平整干净,开车都顺畅多了。”在附近上班的杨女士点赞道。
阜通西大街是进出望京的主要道路,从望京西路到南湖南路,全长约830米。此前曾出现路面裂缝、坑槽等现象,对行车舒适性和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为回应居民诉求,改善道路通行环境,区道路养护中心将阜通西大街纳入2024年施工计划,对道路进行路面铣刨加铺,人行步道进行了翻新,修缮后的道路平整美观,市民出行更舒心。
2024年,朝阳区修缮51万平方米城市道路,推动朝阳站东路等“断头路”建设,优化5条公交线路,建成10条主次支路,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提升了群众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时,朝阳区还新增停车位12355个,新建公用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口)1200个,进一步满足了居民的停车需求。
重换新生的还有朝阳区部分老旧楼房。2024年,32栋老旧楼房屋面防水维修工程的顺利完成,254.83公里燃气、供热等老旧管线的改造,多维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富东家园等10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的置换,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12万块智能电表的更新换装,62.6万户天然气居民用户免费安全配件的更换与加装,更是朝阳区对居民生活安全无微不至的关怀。
城市一刻钟,居民享便利。2024年,朝阳区进一步推动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全覆盖,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业态,补齐民生短板,营造多元消费场景,建成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足群众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
打造宜居环境 绘就幸福底色
朝阳区持续致力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绿道的建成开放、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共同绘就了朝阳区的幸福底色。
2024年9月,朝阳区“五乡十园”绿道一期——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一期建成开放,全长约40公里的生态绿廊,犹如一条翠绿的绸带,巧妙地将5个街乡的7处绿隔公园串联起来,为群众生活出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自从有了这个绿道之后,天暖的时候,我都会选择骑行出行,沿途还能看风景、呼吸满满的负氧离子,心情很是舒畅。”市民陈先生说。
2024年,朝阳区完成了东部18公里绿道建设工程,在温榆河公园、京城梨园等10处郊野公园种植了赏食兼顾、自然协调的都市农业景观。
宜居环境,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在麦子店西街上,新设置的景观小品,让街区颜值大幅提升。麦子店西街是朝阳区2024年266条背街小巷改造之一。根据群众、企业诉求,除了对道路两侧进行了立面改造、绿化、景观亮化以及路面修补、交通设施提升等此外,在道路东部与亮马港湾接壤处,还设置了一处亮马河主题元素打卡点,为整条街巷增添了浪漫、时尚的氛围。“道路美化提升之后,环境变漂亮了,来往的食客也增多了。”亮马港湾一家餐饮单位负责人胡晗由衷地称赞道。
一条条焕新的街巷,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宜居品质,也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城市活力。
兜牢民生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的就业体系和社会救助网络,持续的安全保障、不断拓宽的法律援助渠道……共同织就了一张民生保障网,为朝阳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与安全感。
每逢假期,在团结湖公园、新工体、朝阳体育中心等多个公共场所以及社区小广场里,都可以看到朝阳区的“就业流动服务站”,为各类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就业流动服务站”是朝阳区在全市首创的就业服务模式,依托区域人力资源机构聚集优势,坚持“市场+政府”双向发力,引入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提供岗位资源,以“小而精”的灵活形式,向求职者提供岗位招聘、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2024年,朝阳区累计开发岗位8.1万个,帮扶2.09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环境无碍,生活有爱。新建9个温馨家园,创建16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累计对3885人实施差异化救助;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761件,为13万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举措,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结束语
一条条惠民举措的推出,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温暖了人心、收获了点赞。它们印证着朝阳区民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老百姓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当前的朝阳,正坚定不移地带动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未来,朝阳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本版文字:胡海佳 本版摄影:张正晔 王嘉樾 平易 胡海佳 董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