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报
2025年01月07日

下载朝阳报客户端

第13版:两会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朝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朝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朝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朝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朝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创新引领·数智赋能

朝阳跑出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度”

    科技创新“撬动”未来发展。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征程中,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区科信局)深入贯彻落实“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勇立科技创新潮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制定专项政策、打造特色园区、吸引“高精尖”人才……努力耕耘,终获硕果。回望2024年,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区科信局)交出喜人答卷:

    2024年前3季度,全区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对GDP的合计增长贡献近40%;其中信息服务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位居各行业首位达28.5%。

    2024年1-11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速8.2%,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

    中关村朝阳园连续三年在中关村示范区分园创新发展分类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二;园区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等6个指标居示范区首位。

    全区北京市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独角兽企业分别达1036家、82家、27家,列全市第二位。

    党建引领 点燃科技创新引擎

    党建引领有实效。打造“数链先锋”产业党建联盟、“数链巾帼”“数链匠心”赋能计划等党建工作品牌。发挥朝阳园党群服务中心、“聚焦朝阳园”微信公众号等阵地作用,组织开展“政策朝我看”“悦享午间”特色主题沙龙等活动300余场,受众超2万人次。新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7家,阿里巴巴北软党委等10家党组织创新做法入选党建创新优秀项目。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获首都劳动奖状。

    深化改革育动力。成立区数据局,统筹全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据基础制度建设。首次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成立朝阳区科技创新专家顾问委员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印发科技创新中心、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承接方案等系列文件,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合力逐步形成,科技创新“四梁八柱”体系持续夯实。深化朝阳科技集团综合改革,平台公司在园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园区运营服务、科技投资、企业服务等方面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科技产业强支撑。持续加大重点科技行业分析调度,努力稳存量、引增量、提质量。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工业3个行业GDP占比达26.3%,较2023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1-11月,中关村朝阳园功能区实现地方级收入337.2亿元,全区占比近1/3;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分别实现地方级收入62.8亿元、9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1%和14.1%。引进君正集团、TCL实业、可之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

    路径明晰 “3+X”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3+X”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朝阳区相继出台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数据要素产业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全区“1+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兑现科技产业支持资金超6亿元,支持超千家企业创新发展,建成13个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和56个专业服务平台,全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互联网3.0产业领跑全市。形成从政策服务到标杆场景、特色园区、服务支撑平台等全链条产业生态服务体系。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和北京市数字人基地两个市级特色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超220家。全区数字人核心企业数量全市占比26.7%,位列各区第一;互联网3.0产业链企业超1200家。

    主导产业集群日益成势。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落地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等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一批芯片、5G工业模组等领域优质企业加快落地。研究朝阳区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全区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600家。打造朝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落地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加速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360牵头成立大模型安全联盟,发布国内首个安全行业大模型、全球首份《大模型安全漏洞报告》,召开ISC.AI2024数字安全生态大会,全区集聚数字安全企业120余家。

    未来产业发展全面布局。成立朝阳区数字医疗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正式开园,聚焦“3+3+N”产业定位,构建AI医汇·数字医疗产业生态服务平台;建设朝阳区数字医疗概念验证中心,吸引英飞智药等十余家优质企业落地。默沙东研发中国创新合作中心落地朝阳。电子城IC/PIC创新中心获批全市唯一一个光电子方向的未来产业育新基地,集聚48家集成电路领域优质企业。在朝阳北部科创带打造朝阳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朝阳数据跨境服务枢纽、数据要素供需智能匹配等专业服务平台,落地全市首个电力数据要素实验室。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引入数据产品超3100款,数据交易规模达94亿元。

    创新策源 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持续完善

    创新源头合作深拓展。依托中国科学院13个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打造朝阳北部科技创新发展带;中关村创新社区·数字产业中心形成数字产业集聚,入驻办公企业42家,累计落地企业114家;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先导区入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3个,落地企业72家;成立北京山河湾谷创新学院,开展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教育试点;北京理工大学朝阳科技园揭牌,北理工国际组织创新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项目陆续入驻。

    企业梯度培育服务广覆盖。在区行政服务大厅和科技企业赋能站等企业密集区域增设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咨询和受理站点,强化“咨询-申报-受理”一站式利企便企措施。在八里庄街道建立首个街乡级科技企业赋能站,13家企业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站,望京科技园入选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增强科创基金培育创新、赋能产业、精准招商作用,围绕新质生产力、元宇宙、数字人、数据要素等加快布局子基金。形成科技金融服务矩阵“1+5+4+N”综合服务体系,以科技领域为先导,将金融服务团与试点特色园区进行匹配,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矩阵。

    创新文化氛围润人心。承办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城市更新、中小企业发展等精心策划2场高层论坛和8场专题论坛,全面展现朝阳区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成果。联合科普基地和43个街乡,策划2024年朝阳区科技周科普互动体验活动百余场,为群众提供科技互动体验新模式。第十二届 ITEC大赛吸引全球1.4万余名创业者、3587个项目报名。建成全市首个以人才和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多功能空间载体“ITEC创新创业园”,“凤凰计划”新认定科技和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占比超七成。

    聚焦优势 持续擦亮朝阳科创特色品牌

    构建应用场景与技术创新“双向奔赴”发展模式。通过揭榜挂帅、对接打磨等多种方式,推动互联网3.0(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商业、城市、文旅、教育等领域应用场景结合,形成一批标杆应用场景和创新案例。打造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前瞻布局视听产业技术应用。打造双师课堂元宇宙,服务全区116所学校、12万余名学生,累计服务24万余人次。发掘《唐宫夜宴》XR大空间沉浸展等优质应用场景项目20余个,唐宫夜宴运营三个月票房过万张,营收超300万;工体成为首个以“数字和实体融合体验消费”为核心竞争力的特大型城市公园综合体;上线通盈中心元宇宙一期及蓝色港湾数字消费元宇宙项目,蓝港商圈40家店铺接入平台,上线三个月C端用户突破8500人,线下卡券核销超1400份。

    推进科创国际化品牌建设。加强与新加坡、香港等地科技创新合作,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香港创意科技研发中心,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和3个孵化基地;完成京港、中新两个互联网3.0产业中心物理空间建设,落地企业25家,京港AI应用加速器正式启动。推动国际创投集聚区由创投要素集聚向创投牵引升级,管理基金总规模超360亿元。“创投会客厅”品牌活动累计举办61期投融资对接会,参与投资机构867家次,落地企业294家。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入驻国际科技组织12家,累计举办国际科技交流活动104场。启动科技新航海“雨燕行动”,为企业出海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空间拓展 中关村朝阳园发展品质再升级

    中关村朝阳园发展质量全面升级。推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在朝阳园落地,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税收优惠、数据跨境、优化企业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1-10月,中关村朝阳园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3433.6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及生物医药四个领域收入占比超60%。统筹推动健翔园121仓库、通惠8号、孙河物流园等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围绕细分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园区。挖掘全区集中连片产业空间,推动中关村朝阳园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拓展全区科技产业承载空间。

    朝阳园规划建设驶入快车道。完成朝阳园北区街区控规编制。成立朝阳园北区环境提升工作组,提升北区周边环境秩序,规划三路等5条道路4.2公里实现通车,建设完成1处朝阳人才绿道公园,服务保障阿里巴巴北京总部1.4万名员工顺利入驻。系统谋划推进朝阳园北区道路管线、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和道路命名。全市首个完全按照国际化人才需求全新建设的大型国际人才公寓——北京朝阳望京国际人才公寓项目竣工验收,将提供1270套人才住房,朝阳园北区“未来产业园”建设基础持续夯实。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