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在中共朝阳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大局,聚焦“五宜”朝阳建设目标,在依法履职中彰显初心,在踔厉奋发中谱写新篇,为朝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动力。
提高站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时刻牢记人大政治机关定位,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强化党的理论武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和统领人大工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指示精神,深化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代表培训“第一课程”学习制度以及覆盖全区人大系统的联动学习机制,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交流19次,常委会集体学习8次,编发人大工作参考、常委会会议学习资料等19期,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强大动力。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自觉维护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地位,巩固和深化“在区委领导下,与‘一府一委两院’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格局。围绕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确保区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强化议案督办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物业管理是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是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破解物业管理难题,聚焦民生诉求,解决“关键小事”,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是增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民生工程。2024年年初,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聚焦民生诉求,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下的物业管理水平提升,助力‘五宜’朝阳建设”确定为大会议案,交区政府办理。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把议案督办作为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重要方式,坚持高位统筹,定期召开议案督办会议,建立议案督办月报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到东风乡公园1872小区、劲松街道劲松一二区、安贞家园·邻里中心、南磨房平乐园小区等地视察,并通过“代表集中联系选民主题月”活动,收集意见建议。
大会议案办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朝阳区形成了安贞街道朝阳家园“一带三好”物业服务模式、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劲松模式、和平街“AI小和”基层治理数字平台等典型经验做法,为探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下的物业管理水平提供了生动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下的物业管理水平,物业管理齐抓共管的氛围已逐步形成,进一步提升了朝阳区住宅小区宜居性。
立法阵地“小窗口”民主法治“大实践”
基层立法联系点承载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承载着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使命任务。
朝阳区人大常委会自2021年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不断扩大立法征询的覆盖面,设立了43个立法联络站、292个立法信息采集点和61家立法意见征询单位,同时,开设代表联络站网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有效发挥了联系选民、汇集民智等作用。截至目前,已组织近6万人次参与立法意见征询,对28件次法律草案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提出意见建议3066条,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习近平总书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到实处的具体实践。
同时,朝阳区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成为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重要窗口。先后接待了36国驻华大使和高级外交官,以及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团、吉尔吉斯斯坦考察团、各国议会联盟主席等外国议会和政党代表团前来观摩朝阳基层立法联系点具体运行情况,并进行座谈交流,讲述朝阳民主法治故事。
发挥人大职能 回应群众期待
民之所望,即是监督所向。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综合运用多种法定方式,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开展监督。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做好计划、预决算、环境保护、分区规划实施等法定议题监督的基础上,对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开展专题监督。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整建制农转非、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发展、医疗保障等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区法院关于执行工作情况、区检察院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把中心所在、大局所需、群众所盼与人大职责紧密结合。
聚焦“关键点”、注重“小切口”,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医药发展、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保障3项重点议题开展专题询问,精准深入推进工作。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对《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北京市节水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形成问卷分析报告、问题清单等系统工作成果。组织人大代表“走进中医药”活动,58批次791人次代表走进80余家医疗机构、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企业,收集意见建议397条。各项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开展沉浸式调研,努力掌握真实情况;坚持监督与被监督之间工作总目标总任务的根本一致性,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服务保障更有力 代表履职更有为
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常委会重点工作任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改进优化服务保障,持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代表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多措并举,提升代表工作质量。通过“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和“小班制、专题化”等方式,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履职培训、专题培训、视察调研351次,3156人次代表参加,推进代表履职能力提升。连续第八年开展“代表集中联系选民主题月”活动,组织集中座谈、视察调研469次,2575人次市区乡人大代表、5602名选民群众参加,收集意见建议3500余条。全年召开6次“双月”代表座谈会,与46名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邀请16名市人大代表、组织131名区人大代表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371名市、区人大代表参加会前集中视察。
贴民生,强监督,建议办理更有实效。区人大常委会落实“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和“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要求,充分发挥“领衔督办、统筹督办、对口督办、跟踪督办”工作体系作用,对中医药事业、预付费监管、设施农业发展、教育、养老等5类10件建议进行重点督办,目前,代表提出并交由区有关部门办理的147件建议已全部办复。连续第七年对区政府办理代表建议工作开展满意度测评,评选优秀代表建议18件。持续开展代表建议“回头看”,管庄地区杨闸新村接通自来水、滨水文化消费商圈坝河段慢行系统建设等群众关心、代表关注的问题得到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