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绽放“幸福六里屯”精彩 共绘“五宜”朝阳蓝图

    聚焦经济建设 地区发展迎来新机遇

    打好提振经济“组合拳”。六里屯街道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区级任务指标。积极成立专项经济工作组,由主管领导带队,实施分片包楼责任制,持续开展调研规划,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深入谋划地区未来经济发展;以推进街道控规为契机,加强街道产业规划和优秀企业聚集。深化“门前三包”管理,创新机制动员商户成立自管联盟,确保街面整洁,有效优化营商环境,甜水园街因此荣获北京市“门前三包”精细化治理示范街称号。

    当好“服务管家”。六里屯街道强化重点企业与商圈服务,通过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梳理政策、开展培训、提供法律指导,落实“服务包”制度。全年解决百余件企业诉求,精准对接发展需求,实施助企惠企政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聚势能。街道加快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吸引和留住优质企业,加强与区投促中心等部门联系,提供各类便捷服务。街道优化商务楼宇台账,积极对接楼宇企业,做好相关服务,大力提高楼宇入驻率。

    聚焦优质服务 民生文化干出新成绩

    全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养老助餐及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物质、精神的多重照料。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辐射9个社区,发挥医养结合优势,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整合了医疗资源和服务流程,推行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让入住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居家养老方面,通过核查复审701名重度失能老人,摸底调查593名特殊困难老人需求,为140名困难家庭老人安装“一键呼”系统,为地区老年人创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2024年,新增3处老年助餐点,并与第三方及市场化餐饮单位合作,打造有温度的老年“幸福食堂”。六北社区推出“公益化+市场化”为老服务模式,并成立“暖心六北”老年餐桌幸福食堂,自10月正式营业以来,已协助482位老人办理打折卡,并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辖区老年人就餐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搭建“10365”实践平台。携手34家企事业单位伙伴,践行“全心全意服务每一天”理念,构建“1+10”服务体系。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全年开展千余场文明实践活动,涵盖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科普、体育等领域,全面提升居民素养。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成功举办近30场“科普六里屯·盛夏科创宴”社区嘉年华,吸引800余人次参与,有效营造崇尚科学氛围,深受居民喜爱。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非遗项目合作,推广毛猴制作、于氏风筝等,文化成果丰硕,舞蹈队《红旗舞》及书法作品《朝阳美》均在市级比赛中获奖,有力推动了辖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一对一”精准服务促就业。六里屯街道聚焦高质量就业,针对求职者的需求,精准匹配企业岗位,全年举办8场招聘会,吸引102家企业参与,并为252人次提供个性化岗位技能培训及求职、职业规划指导,以优质高效服务助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聚焦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呈现新亮点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六里屯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整合辖区党建资源,形成党建合力,持续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作用,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推进“巷网六里”网格化精细管理。坚持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治理,将辖区细分为132个网格单元,通过深入街巷、以“格”织网的策略,完成多元力量整合,组建近1000人的网格员队伍,广泛吸纳物业服务人员、“双报到”党员、新就业群体以及楼门长、居民志愿者等,切实将党组织的凝聚力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在此基础上,六里屯实施“六步议事”机制,即“问题收集—分析研判—商事议事—调查落实—结果反馈—结案归档”,高效解决居民难题700余件,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网格化精细管理的深度融合。

    探索新就业群体“双向”服务路径。明确服务共享、共治共建目标,建立“1+18+N”服务机制,实施了“送思想文化”“送政策法规”“送发展技能”“送关爱温暖”“送服务保障”的“五送”行动。同时,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包括发布57家友好商户、2处友好楼宇,并建成19处全时驿站,提供休息、咨询、折扣等服务,共建“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的“三有”社群共同体。利用外卖骑手优势,鼓励其参与平安巡查、预警、直报等,协助街道快速解决安全隐患、交通治理、环境治理等难题。

    建立“红领志愿”党员志愿服务队。汇聚非公党组织、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及年轻人等多元力量,围绕六大志愿行动开展社区微治理,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力。发挥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资源与力量,在地区交通引导、平安建设、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关心下一代等重点工作中率先垂范,街道离退休干部支部荣获首批“北京市‘六好’示范党支部”称号,为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了积极力量。

    聚焦城市更新 人居环境迈上新台阶

    六里屯街道下辖18个社区,拥有61个小区、350栋居民楼,其中42个老旧小区(涉及284栋居民楼)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六里屯街道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视为城市更新、居住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积极践行“四个三”策略,已顺利完成23个老旧小区、127栋居民楼的改造与综合整治,惠及11189户居民。

    强化“三个保障”,确保改造平稳高效。六里屯街道坚持高位推进,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力量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定期会商机制解决改造难题,实施“双楼长”制度促进居民与施工方直接沟通,统筹专项资金用于外墙保温、上下水改造及抗震加固等综合整治项目。

    做到“三个注重”,提升居民满意度。六里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拆违整治、倾听民意和广泛宣传。采用“三上二帮一标准”工作法(“三上”:上户、上图、上会深入了解,“二帮”:帮拆、帮提升贴心服务,“一标准”:统一标准规范执行)深入调研居民需求,共同确定改造方案,并通过设置展示台、公示效果图等方式,让居民直观了解改造益处,营造良好氛围。

    做实“三个突出”,确保改造效果显著。坚持精准施策,突出科学设计、调度推进和质量监管。六里屯街道结合小区实际与居民意见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进项目建设,成立居民监督委员会全面监督施工现场。施工质量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做好“三个深化”,推动共治共享。在改造后,六里屯街道推广晨光社区物业融合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提升服务品质;试点引入专业物业提供菜单式服务;整合非经移交物业与民营物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联等方式,推动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地区老旧小区经过改造提升后,楼体焕然一新,夜幕降临后路灯准时亮起;硬化后的道路平坦整洁;新规划的停车位上,机动车停放有序……昔日的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

    聚焦群众需求 诉求处置形成新经验

    “五个必须”提升“接诉即办”水平。街道坚持实施“五个必须”工作机制——群众诉求必须党建引领、处理问题必须现场办公、属地居民必须上门见面、“疑难杂症”必须“吹哨报到”、“双否”案件必须领导督办,系统性优化接诉即办流程,通过定期调度、严肃执纪、加强交流、完善制度等多措并举,实施“三级督办”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诉求。同时,优化信息化平台功能,明确职责划分;专题培训提升办件人员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接诉即办”整体水平,顺利解决了有关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管理、社区环境美化、公共设施维修,以及居民养老服务等领域的民生难题,满意率、解决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力让“民意”变“满意”。聚焦“北京妇产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及病患家属停车难”这一民生痛点,成功促成朝阳体育馆提供100个临时停车位,有效缓解了病患家属停车压力;针对外卖员和小区“进门难”问题,嘉福园社区迅速响应,运用“五嘉”工作法,联合物业单位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加强安保培训,优化服务态度,并引导快递员参与社区治理,成功打造物业与快递融合服务的新模式;以“未诉先办、减量提率”为目标,甜水西园社区坚持“源头办、提前办、合力办、激励办”四原则,通过法律专家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拉近居民距离,主动排查居民诉求并提前介入解决,同时强化监督反馈机制,确保问题有始有终、公开透明;晨光社区创新设立“民情接待日”机制,通过现场接待与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即时解决居民诉求,对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迅速联动相关部门共商解决,并发放民情卡确保居民诉求及时反馈,实现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的转变,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聚焦平安建设 综治水平实现新高度

    制定“交通畅行计划”。从“主要大街”和“街巷胡同”两个维度入手,按照“外部主路标准化管理-内部街巷精细化设计”的治理理念,通过完善路面交通设施、引入停车收费管理、多方联动政企共建等措施,完成12条街巷胡同交通改造,道路通行秩序及密集区域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提升。

    打通主要大街“关节点”,深度优化交通路网组织,保障畅通。在姚家园路东段等三条主要大街引入电子停车管理,新增规范停车位145个;在石佛营路等路段增设6组24小时违停抓拍监控探头;并对朝阳北路与石佛营西路交叉口进行改造,增设信号灯及斑马线。经过治理,7条主要大街停车供给增加,交通运行效率及安全性显著提升。

    连通街巷胡同“生命线”,合理施划交通标志标线,应停尽停。针对街巷胡同占道违停现象频发问题,街道完成12条街巷胡同交通改造,清理违规车辆,科学规划行车路线,增设物理隔离装置及近300个临时停车位,并安装监控、语音柱及LED显示屏加强技防,获得居民广泛好评。

    拓宽精细化治理“覆盖面”,多方发力实现交通“微循环”。针对姚家园南路无过街设施、晨光东路交通拥堵及石佛营路人行便道等问题,分别增设信号灯、优化公交线路,设置网约车临时落客区及规范停车位,同时开展“融合共治”专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与安全。

    打造政企共建“多面体”,实现营商环境、交通环境互利共赢。积极对接时尚万科、北规弘都院、耀中国际学校等重点企事业单位,针对其通勤流量大导致的交通压力,通过政企座谈凝聚合力,采取人防物防措施并增设6组违章探头,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同时,润枫嘉尚物业、北京纺织研究所等企业在地铁站非机动车秩序整治中,紧密配合街道扩大停放区,在政企共建的基础上,实现政企共赢。

    打造特色民主法治街区,全面构成辖建三级矛调体系。依托属地区级公检法司单位坐落优势,打造特色民主法治街区,已建成11处宣传服务阵地,组织公益律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并举办多场普法讲座,让“尊法、学法”成为新常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通过培训讲座、“以调带训”,提升社区调解员专业能力。依托“刘玉龙个人调解工作室”开展调解工作,实施老带新策略。全年成功调解98起案件,涉及金额超180万元。

    开展“百场消防演练”活动。全面开展“百场消防演练”活动,成功举办166场消防安全培训演练,覆盖餐饮、商超、物业楼宇及快递外卖等多家企业及群众。同时,新建578个居住区充电接口,有效保障居民消防安全。全年未发生亡人火灾或安全生产事故,消防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登高而望,步步向前。2024年,六里屯街道紧跟新时代首都发展步伐,围绕“五宜”朝阳建设目标,团结带领地区党员干部群众以实干精神为驱动,推动各项工作从“扎根”迈向“抽穗”:“‘10365’新时代文明实践伙伴计划”“巷网六里”等党建新品牌相继亮相;老旧小区居住体验得到明显改善;交通更顺畅,出行更便捷;“老年食堂”与“医养结合”品质优化升级;坚持“未诉先办、减量提率”,居民诉求应解尽解……不断加强建设“文明、和谐、宜居、幸福”六里屯,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