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3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03版
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
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垡头 坚持“一三四”发展思路凝心聚力 锚定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砥砺奋进

    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垡头街道工委、办事处紧抓朝阳区南部崛起机遇,凝聚思想共识和集体智慧,为垡头谋定的总目标,既有经济上实现快速发展与转型的期待,也展现了在社会治理、城市建设、民生保障上持之以恒的韧劲与决心。2024年,垡头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续坚持“一三四”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立足老区改造更新、翠城精细治理、东部振兴发展的分区治理理念,在补短板、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的生动实践中,以真抓实干、担当奉献书写了精彩答卷,切实提高了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科技赋能 驱动经济发展革新

    垡头街道紧抓山河湾谷创新区先导区落户焦奥中心这一有利契机,以及朝阳区南部崛起战略机遇,引入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化工路科技商务产业带蓬勃发展,增强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科技支撑。

    创新区先导区建设让地区环境靓起来。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等4个创新中心,协调市区部门完成园区1.3万平方米的基础装修,建设科创谷(研发空间)、慧思阁(教师办公室)、研习坊(学生工位),为创业团队提供高品质的空间环境。以绿化、亮化、美化“三化”为核心,充分将朝阳区“凤凰”标识、街道历史文化景观与地区百姓“新垡头、新生活”美好愿景相结合,统筹协调多方资源,合作提升山河湾谷沿线景观布置,在有效营造地区科技氛围的同时,也让化工路沿线靓起来。

    项目入驻让地区经济活起来。依托山河湾谷创新区先导区资源禀赋,汇聚科技创新企业72家,进驻43项优质科技成果,涵盖数字安全、智慧环保、机器人与仪器装备等方向,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先导区由基础建设正式转为实质运营阶段。

    主场活动让辐射带动实起来。发挥山河湾谷创新区先导区主场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承办北京市科协“论策论道”沙龙、全国科普日朝阳区主场活动及市区领导调研9次。多位专家学者云集“论策论道”沙龙活动现场,以“聚智建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解读行业发展新方向、研判创新技术未来走势,借势数字化浪潮,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科普日联动科技创新区让全国科普日朝阳区主场活动这场科普盛宴效果加倍,活动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公众关注热点,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不同领域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展示成果、促进交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创平台,还让居民能在“家门口”探索科技世界,“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攻坚克难 推动城市面貌焕新

    垡头街道以建设“新垡头、新生活”为目标,对城市建设精雕细琢,一针一线“绣”出城市美丽画卷,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品质大提升,让城市更具活力、更加宜居、更有魅力。

    接通市政水实现新突破。持续开展自备井置换市政水工程,将化工路沿线接通市政自来水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来抓,依靠“吹哨报到”打通自备井置换难点堵点,将一条条管网铺到了大街小巷,让一股股“放心水”流入了千家万户。2024年5月24日,街道最后一个饮用自备井水的东里社区1310户居民喝上市政自来水,地区居民告别长达66年使用自备井水的历史。

    路网建设开创新局面。垡头街道不断完善路网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道路建设工程连民心、惠民生。全力保障市重点工程王化路建设开通,完成焦化厂二街、东五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焦化厂西二路开工建设,修筑“民心路”破解居民出行难。针对拥堵问题最为严重的垡头街实施拓宽工程,将原为6-8米宽的道路拓宽至12米,同步完成雨水管线建设、施画标线等工作,加装“自行车优先”标识,让城市道路更通畅、居民出行更便捷。

    城市更新取得新成绩。安全平稳完成铁合金厂腾退拆除任务,为市足球青训基地建设奠定基础。年度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总量位居全区街道系统第一。充分发挥物业联盟组织体系作用,探索“先尝后买”的方式为格林莱雅小区更换物业,新老物业“无缝衔接”保证服务居民不断档,被《北京日报》专题报道。推进老旧小区33栋楼改造工程,启动翠城片区电梯更新项目,利用边角地、闲置空地新增停车位300个,有效缓解停车难,让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

    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推进“企安安”系统使用,持续深化大排查大整治,企业自查覆盖率达到100%。街乡联动利用待建空地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免除充电服务费和停车管理费,调动居民使用车棚的积极性,有效解决平房院充电难题,相关工作做法入选市典型案例。持续开展充电设施增设补建工作,建成各类充电接口5733个,车充比达到1.81:1,实现辖区充电设施全覆盖,极大满足辖区居民充电需求,全面纾解安全隐患。

    综合治理开启新篇章。街道综治中心列为区级试点单位,加强规范化建设,发挥“三所两院两队”专业力量,创建“1+21+107”全覆盖体系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新模式,处理矛盾纠纷1200余件,有力维护辖区治安环境和谐稳定。深化地区大普法工作格局,举办宪法宣传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主题法治讲座和广场宣传近100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被列为朝阳区“八五”创新示范项目,王久全同志获全国“八五”普法通报表扬,法治政府建设经验做法被司法部主办杂志《司法所工作》刊登。

    铸魂强基 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党建引领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垡头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组织活力、凝聚广大党员力量上齐发力、出实招,助力基层治理见实效。

    思想领航筑牢政治忠诚。以理论中心组为龙头,立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覆盖目标,开展学习交流研讨、讲纪律党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观看警示教育片等524次。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讲政治、有担当、能干事、守底线”干部队伍建设标准,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入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引导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多点发力提升工作质效。改造升级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深化“垡头好时节”党建品牌,以党群阵地@你为平台开展活动20场,“打卡垡头发展路”、游园会等主题活动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高。在双合家园社区、祈东家园社区建设2个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统筹商务楼宇、物业、门店、酒店等社会资源建设21个全时驿站,通过服务暖“新”、共建融“新”,实现服务新就业群体零距离。新成立2个新兴领域党支部,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100%,重点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提升20%。完成4个新拆分社区党组织及居委会选举,30个基层党支部依法依规完成拆分选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为2025年换届奠定坚实基础。

    夯实格局完善共建路径。拓宽思维,健全“1+4+21+N”基层治理格局,提升高校等社会单位与街道合作广度和深度,党建协调委员会实现五大专委会跨区域合作、跨领域联动和跨行业共建,新就业群体双向护航等项目取得实效。深化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治理,建立“线上议事听民意-网格议事解小事—社区协商办大事”三级联动机制,21个社区划分107个网格,配备网格员550名,实现“事在格中办,人在网中走”。探索社区“微治理”模式,落实“社区—楼院—楼栋—楼门”四级治理体系,开展示范楼门治理,在4个社区建设数智平台,深入推动社区移动议事厅、楼门议事厅、议事长廊建设,居民题字“翠城公园”开启共建共享新路径,北焦家园公租房治理经验入选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多措并举 兜好民生底线暖心

    垡头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实现地区居民对“新垡头、新生活”的向往。

    接诉即办让民有所得。坚持以群众诉求为哨音,强化高位调度,完善“日会商、日调度、月复盘、实时督”机制,接诉即办工作实现降量提质,较上年度前进78名,诉求量同期降低30%。未诉先办破解难题,建立方案+清单管理模式,确定38项整治提升任务,完成金蝉北里小区和三区社区生活区排水管线改造、荣通路雨水排水管线建设、4处居民活动室环境改造提升等工程,修缮老旧生活区19栋居民楼,提前检修东里、三区平房区供暖设备,更换207套健身器材,在公共设施完善、公共空间秩序优化、补足公共服务短板等为民办实事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顺利实现退出治理类街乡督导名单目标。

    文体活动让民有所乐。深耕“垡头笑剧场”品牌,结合建军节、教师节、重阳节等时间节点推出专场演出17场,特别邀请地区居民组建的文化队伍与专业演出团队同台献艺,搭建艺术交流指导平台,为地区培植文艺骨干,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举办首届“山河湾谷”杯网球交流赛,以赛为媒、以球会友,促进辖区企业、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探索“体育+科技”“体育+文化”发展模式,将“垡网”打造成为垡头新名片。组织“金秋艺术节”“老来潮音乐节”,打造“天宫”系列科普教育品牌,推动文化活动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

    为老服务让民有所养。将寸草春晖养老照料中心升级为集调度监管、康养娱乐、集中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推进祈东养老驿站建设,持续增加养老助餐、康复护理、心理关爱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积极争取老年学会与公益基金会等社会资源,引入“银发健康公益学堂”“乐龄有邻”等项目,提供健康医疗免费课程、老年助餐等服务,延伸为老服务“最后一米”。依托社区“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活动千余场次,覆盖老年群体1.6万人次,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

    扶危济困让民有所依。全面落实低保、低收入、残疾人相关福利政策,开展因突发事件、因病致困家庭等各类救助,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建设花园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培养残疾人种花育花能力,将“花为媒”职业康复基地打造成为集职业康复、绿色生态、残健融合、社会交往和公益服务于一体的残疾人职康站技术平台,提升残疾人劳动技能,增强残疾人对生活的信心。举办专场招聘会,让求职人员和企业面对面,45家企业提供岗位1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双向缓解“用工荒”“就业难”问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