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佳
叮铃铃……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朝阳区各中小学的校园便开始欢腾起来。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朝阳区全面推动课间十五分钟休息安排,通过课程优化设计、空间资源设计、活动内容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从容的课间时间,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更加活力多彩的校园生活,实现健康“满格”、快乐翻倍。
课程学习与兴趣爱好“融起来”
在朝阳,不少中小学校将课间优化调整与课程安排和项目式学习相结合,让课间成为促进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推手。
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走进物理科普实验室探究光影的奥秘、观察身边的世界获取课题的灵感……作为一所以科技特色见长的学校,北京中学科技分校的课间一刻钟科技范儿满满。“我们希望通过课上课下一体化设计,优化科学教育的过程,丰富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该校副校长李青说。
课上课下的联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比如,有学生对课间发现的彩虹产生了兴趣,便邀请物理老师来指导自己,一起探究彩虹的形成;物理老师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带领学生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感受色彩的奇妙。有学生对雏鸟出壳的过程很好奇,便邀请生物和化学老师做导师,一起探究蛋壳成分、认识内外受力的不同,增进对力学等知识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希望保护好学生的探究意愿,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选择。”李青说,学校每天只在一至两个课间开放实验室,更多的时间则引导学生走到户外。
而在白家庄小学的15分钟课间,喜欢思考的学生们在智慧启迪区拼接七巧板、开始五子棋艺比拼;活泼好动的学生们在活力体育区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展开跨学科挑战,在运动中复习英语单词等学科知识;热爱艺术的孩子们在学科实践区涂鸦创作、哼唱创编课间音乐……
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成长,白家庄小学坚持“尊重”教育理念,深入调研学生需求,构建了涵盖益智、体育、学科实践、团结协作及自主开发五大类别的课间活动课程体系,既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又兼顾了知识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校构建了不同主题的课程体系,也设计了相应的课间活动,助推孩子在自己擅长的学科和领域有所突破。”白家庄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地制宜将场地充分“用起来”
开展课间活动,首先要有活动场地。为了让孩子们在课间动起来,不少场地有限的朝阳区中小学校也充分开辟活动场地,对楼内区域实行“巧利用”,而楼外区域则主打“用充分”,如划分年级、班级区域,实施错峰错时运动,或者开放校园种植区、动物养殖区,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
上午时分,随着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准时响起,三楼小学部的“轻体区”便聚满了孩子们的身影,跳房子,扔沙包,下象棋……孩子们笑声不断,玩得不亦乐乎。而在另一侧初中部的芳馥生态区,孩子们则显得沉稳许多,大家驻足在一个个大型玻璃养殖缸前,观察着这里的乌龟、螃蟹、守宫等小动物,小声探讨着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自己的观察发现。
除了教学楼内,户外的操场上、教学楼门前也都是孩子们矫健的身影,他们跑步、跳绳、打篮球,由于校园空间有限,几名班主任老师还贴心地带上了班级专门准备的简易体育设施,组织孩子们参与活动。
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为九年一贯制校,学生总人数约2300人,为了将课间活动场地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和有效利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内、教学楼内的每一处角落,目前,除了常规的室外活动区域,学校还在校园内开辟了专属的动物养殖区,养起了孔雀、白鹅和鸭子,教学楼内也设置了轻体育活动区,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能需求,增加室内活动器材和棋类,同时增加生态缸布局,将教学楼“改造”成集学习、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学习活动”概念型场所。
师生自主设计让课间“活起来”
课间时间是属于孩子们的,课间要做什么也应该由孩子们做主。
为了丰富学生课间活动,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面向全体学生发布“课间活动征集令”,学生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化身小小设计师,与同伴一起自创有益、安全、正能量的课间游戏,有的将传统游戏创新玩法,有的自创了有趣新游戏。学校将师生创编设计的户外游戏绘制在了地面,室内游戏则通过校园广播提示的方式带动全体同学一起积极参与。
下午3时许,保利小学天街校区的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快乐岛”“小小消防员”“金钥匙大闯关”“多彩乐园”等区域,孩子们聚在一起攀爬、跳跃、投掷、套圈,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校园。随着音乐提示音响起,大家纷纷停下正在进行的各类运动,原地驻足做起了“无接触眼操”,让眼睛在舒缓音乐和开阔视野中得到充分休息和放松。
“校园里我喜欢的课间活动项目很多,下课后我经常会和同学一起来玩桌上足球,有时候还会一起到教学楼门口的二十四节气和飞机格子区域,既开心又放松。”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学生陈英硕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学校希望通过征集意见和自主设计,为孩子们提供动静结合、形式多样、身心共悦的课间活动。”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校长景朝霞表示。“目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师生意见,为学生提供了包括板羽球、羽毛球、飞盘、桌面冰壶球、墙面拼插、拼图等在内的多样化运动和游戏活动,既能让学生增强体质、得到充分锻炼,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浸润传统文化、加深对学校文化的了解。”
强化管理把安全防线“筑起来”
课间时间长了,学生室外活动多了,安全怎么保证?在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的操场上,体育老师们会分组巡查课间活动的学生们,确保孩子们自由、安全、快乐玩耍。
上午课间,负责羽毛球场地巡查的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体育老师张镜明站在操场边,不时提醒课间活动的孩子们注意安全。“现在冬天,上午课间的温度还比较低,我们也会提醒孩子多做准备活动,充分热身之后再运动。”张镜明说道。
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学生课间活动安全,学校开展了“四巡查”,包括值周生在重点点位巡查、德育教师及党员教师在每个楼层巡查、体育老师在操场等开放空间巡查,以及每天的值班教师会对整个课间进行全楼层巡查,确保学生的安全及课间活动顺利开展。
此外,朝阳区多所学校还通过设置警示标志、增加防护设施、安排专人值守等措施,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课间活动要想开展得有趣、有效果,离不开安全。朝阳区将结合实际情况因校制宜、统筹规划,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享受健康有活力的学习生活,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中有光。”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版摄影:记者 平易 张正晔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