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阳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乡村发展逻辑,坚持农村城市化,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探索生态、科技、水利、体育、艺术等多元化路径,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生态”赋能乡村振兴,让绿色在郊野流淌
生态资源禀赋既是大自然的最好馈赠,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底气。朝阳区在持续放大温榆河公园芸上梯田、金盏航道大田农业景观示范效应的基础上,优选10余家郊野公园近20个地块,种植旱稻、水稻、油葵、油菜花等农作物,以及月季、百合、芍药等花卉,在中心城区打造都市农业景观。完成朝来农艺园、孙河郎枣园“十百千万”畅游行动项目建设,两园区年内接待研学参观4000余人次。整合现有农业园区、郊野公园、旅游文化村等资源,做精乡村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1条农旅融合精品游线路和1条都市田园景观游线路。2024年4月底至6月初,将台乡举办将府公园第六届森林影像季,延续往年自然、生态、人文的艺术特色,呈现一场长达50天的摄影作品与公益影像主题展;在此期间,该乡政府与2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效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五一”期间,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举办温榆花园生活节·油菜花季特色活动,以春日“顶流”芸上梯田盛开的油菜花海自然景观为基底,汇集“教育、营帐、运动、潮玩、音乐”五大主题,为游客呈现一场温榆式户外生活PARTY。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让价值在田园绽放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朝阳区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制定出台《朝阳区数字农业农村工作方案》,建立强化区级数字农业农村工作专班。开发运用朝阳数字农业平台,强化农情监测分析。在部市支持下,朝阳区政府与“三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朝阳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黑庄户地区对标数字农业先行区建设目标,打造具有行业领域内重大影响力的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中信种业项目实体落地。来广营地区在朝来农艺园发展多层立体无土、家庭园艺等栽培模式,提升光交和能效,植入科普教育研学体验、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多元功能,打造都市农业会客厅,2023年被评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孙河地区改造170亩数字化果园,配套数字管控平台与监控系统,引进桃、苹果新品种和无人喷药、采摘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努力将郎枣园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基地。在黑庄户观赏鱼养殖中心探索打造宫廷金鱼未来渔场,升级改造村庄周边养殖设施,建设智能化养殖系统,配套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水利”赋能乡村振兴,让幸福在河湖荡漾
乡村振兴与水利密切相关,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朝阳区启动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滨水空间建设工程,从“水、城、景、娱、游”五个方面共同打造城市活力水岸、生活休闲水岸、生态自然水岸三大主题段落,串联起颐堤港、郎园Station、丽都等将台、东坝多个商圈和文创园,打造运河新名片和生态滨水新地标。高碑店地区依托通惠渠打造文旅小镇,按照河岸酒吧餐饮区、河岸社交生活区、河岸漫娱主题区3个业态聚集区设想,2024年分两批完成小镇一期商户入驻。王四营地区官庄公园引入黑天鹅,打造湖中生态小岛和湿地,改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公园绿地河湖生态系统不断焕发新活力。
“体育”赋能乡村振兴,让人气在户外涌动
朝阳区把“体育+”作为催化剂,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用潮流体育项目提升乡村知名度,带动乡村人气旺起来,吸引消费者打卡,把“流量”转化为“留量”。2023年,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朝阳段一期)项目建设,串联朝阳东部5个乡7个绿隔公园,建设总长度约40公里。2024年,推进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朝阳段二期)项目,在姚家园路以南的公园绿地与一期实现连通,同时向东部继续延展。常营地区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体品牌影响力,依托常营半马赛事、“活力常营 运动无限”体育健身节等各类活动,以“IP运营+体育”全产业链模式提升区域功能价值品位。朝阳区还不断增加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促进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公共敞开空间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有机融合,优化提升地区“十分钟健身圈”,2023年,高碑店乡、太阳宫乡、小红门乡、管庄乡、孙河乡等荣获“北京市体育特色乡镇”称号。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让精神在乡土厚植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艺术振兴乡村大有可为。一方面是从“形”的角度出发,用艺术点亮乡村,延续村落文化肌理,保留乡村原有自然形态,让乡村留得住乡韵、乡愁。比如,改造小鲁店村110户民居风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探索社区化数字化治理模式,将宫廷金鱼元素融入现有建筑、村庄标识、公共空间等,打造京韵农味的宫廷金鱼主题村庄。另一方面是从“魂”的角度切入,深化艺术乡建,通过丰盈群众的精神体验,让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孙河地区深挖地区特色民俗文化元素,以文旅活动带动农业品牌的发展,举办郎枣园文化节、音乐节等活动,探索都市农业发展新路径。区农业农村局连续多年举办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朝阳区专场展演以及中国农民丰收节朝阳区庆祝活动;发挥11个乡村文化大院和1947支群众文体队伍作用,开展崔各庄奶子房庙会、小红门鸿博庙会等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