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宇晗) 近日,朝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队邀请文物专家,对位于首都机场地区的新发现文物线索——中国民用航空局101厂航空器材仓库(简称仓库)开展深入调查。截至11月中旬,朝阳区在“四普”中共发现文物新线索43条,数量居北京各区前列。
该仓库位于朝阳区首都机场街道机场路2号,为1958年建成的首都机场中航空机务维修工程的配套设施,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民用机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相关建筑的设计风格和材料做法。吊顶采用熟秸秆、芦苇等材料压制的矩形板材拼接而成,体现出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建造人员发挥聪明才智,运用低成本的自然原材料完成重要工程构件的创新做法,是如今现存较为罕见的吊顶样式。
经过现场勘察和讨论,文物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建筑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建议进一步挖掘梳理该建筑的历史文脉资料,对局部改造位置进行原状恢复,并做好文物的活化利用,使其发挥更大价值。
“此次新发现文物有望填补机场街道没有文物的空白,对继续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具有积极作用。”朝阳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四普”工作队队长陶原表示,管理使用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活化利用,打造展览展示航空事业发展历史的场所,为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增添新的亮点。
据悉,在“四普”工作中,朝阳区积极开展拉网式排查,收集新发现文物线索,截至目前,已完成29个街乡的文物复核工作以及新查资源线索的调查工作,共计完成“三普”文物复核70项,新查文物资源线索4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