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宇晗) 今年以来,朝阳区持续高质量推进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在全区新建更新1190件室内外健身器材,积极构建完善“15分钟健身圈”,不断扩大朝阳群众快乐运动、健康生活的“幸福圈”。
“新换的这套健身器材太棒了,种类丰富了,用着很趁手,我每天都要来锻炼两回。”家住团结湖北五条的居民陈女士,对家附近团结湖公园东门的健身广场更新的一批健身器材赞不绝口。
团结湖公园东门的健身广场是最受附近居民喜欢的健身场所之一。今年,朝阳区体育局对这里的健身器材进行了更新,使这里不仅有传统的按摩器、健身车,还有满足年轻人喜欢的上肢牵引器、双杠、肌肉训练器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今年以来,朝阳区进一步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复合利用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推动规划建设形式多样、方便可达的场地设施,不断丰富群众健身场地,因地制宜破解“去哪儿健身”难题,积极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环境。
为切实做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朝阳区体育局在前期开展了朝阳区群众全民健身需求调研,进一步明确区域内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板,制定“一点位一方案一清单”。“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都是按需供应。”朝阳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郭鹏告诉记者,居民对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报到属地街乡,属地街乡会反馈给区体育局,区体育局再进行统筹安排。在健身设施配送过程中,区体育局还根据周边不同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制定了多套全民健身器材配建方案,供所需街乡自主选择,按需配置。
随着群众健身需求的多样化,朝阳区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过程中,适时增加适合青少年、中青年等群体使用的力量健身器材,打造功能训练区、有氧训练区、放松柔韧区等全民健身区域,满足新时期群众对健身器材的多元化需求。同时积极推动体育设施进公园,今年近60%的健身器材安装在了全区各公园、绿地等地点,让群众在更加优良的环境中开展健身活动,提升群众健身感受。
此外,今年我区还在酒仙桥、豆各庄等6个街乡建设了多个室内健身场所,确保群众能够不受季节、天气影响,实现全时段健身,让群众在生活、工作、休闲等不同场景均能找到便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面提升“15分钟健身圈”服务品质。
为进一步保障群众健身安全,区体育局还加强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巡检工作,巡检覆盖43个街乡1029处点位,切实保障群众安全健身环境。
以群众需求和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朝阳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场地数量及面积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950.19万平方米,拥有网球、足球、篮球等49大类体育项目场地5679个,其中全民健身路径类器材15377件,全民健身球类场地164片,覆盖全区100%的社区、行政村。我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种类及覆盖率均居全市前列。记者王嘉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