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资讯

第0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朝阳“有爱无碍”让城市生活更温暖

    打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老年人能够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不仅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更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必需品”。2023年9月1日,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一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事业走上法治化新轨道,呈现向新发力、多元奔赴的良好局面。

    自2023年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以来,朝阳区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着眼于高品质、法治化、精细化工作目标,强化法治意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机制,将改善无障碍设施存在的“断、残、缺、失”现象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充分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城市更新行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等重点工作,一体谋划、一体实施,以“向前一步、脚步为亲”惠民生,让硬件上看得见的“障碍”得以消除,也让看不见的服务“软环境”得到改善。

    目前,朝阳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现正向精细化和品质化建设昂首阔步、奋勇前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包·融”性提供不竭的朝阳力量。

    建立体系机制

    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朝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将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写入中共朝阳区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和2024年朝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锚定“精准创建、特色创建、示范创建”的工作目标,建立“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和“1+1+33+43+N”工作机制,明确专项、专班、专力、专家的“四专模式”。对标“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三大方面十九项考评指标,朝阳区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广泛普及推广无障碍知识,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

    坚持“法治护航”

    系统保障共治共建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下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了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的具体要求;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该法第63条规定:“对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公益诉讼。”这是检察公益诉讼“4+N”案件范围的第10个法定新领域。

    检察公益诉讼是督促之诉、协同之诉。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监督管理的兜底保障措施,是实践引领、水到渠成、众望所归的立法授权,是公益司法保护制度创新在人权保障领域生动实践的标志性成果。

    围绕法的颁布、实施,区检察院与区残联共建北京市首家区级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塑建“检爱·有爱”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品牌。该中心向广大群众介绍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征集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公益诉讼问题线索,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开听证,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司法保护;共同制定《协同推进朝阳区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建设工作机制》,从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工作会商、普法宣传、联合巡查、联合培训等七方面明确合作形式,依托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开展各类创建工作推进会6次,赴双井、建外等6个街乡实地督导检查8次;建立一支由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区青联委员、无障碍专家和优秀律师代表组成的“益心为公”无障碍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参与无障碍公益诉讼案件的现场调查核实,出具整改意见,为无障碍公益诉讼工作提供更广泛线索和更专业支持。近年来,中心共办理无障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4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0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件,督促无障碍点位整改100余处,有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

    合力推进无障碍建设

    区残联党组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五宜”朝阳建设总体目标,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实施、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朝阳区域区情,对标国家标准、首都要求,高站位、高统筹、高布局,无障碍环境更加安全便捷、更加健康舒适、更加多元包容。

    (一)法律宣传普及深入人心。自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以来,区残联积极协调朝阳区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社会组织及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普及活动。线上,区残联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北京广播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组共同拍摄无障碍专题纪录片,将朝阳区政府的“温度”、受益人群的“满意度”向北京全体市民传播;组织“向上向善无障无碍”为主题线上答题,不断扩大公众对无障碍环境的知晓率。线下,区残联举办多期专题讲座、研讨会、无障碍成果展览,联合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组建“法在身边,为爱护航”“盈科百佳”律师无障碍环境建设普法服务宣讲团,组织百余名律师走进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院校、社区(村)、家庭、温馨家园开展立体化、常态化普法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为朝阳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增设无障碍坡道、扶手、电梯及低位服务设施,优化盲道布局,组建“爱心直通车队”、建设“助老打车暖心车站”,积极打通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最后一公里”。同时,统筹协调新建项目坚持从规划阶段融入无障碍设计理念,确保从源头上提升无障碍环境的整体水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双井街道井色拾光数字经济主题公园、西坝河西里全龄友好型社区、THEBOX朝外年轻力中心等一个个富有科技赋能、国际风情、全龄友好、“潮”气蓬勃的北京市城市更新新地标汇聚朝阳。

    (三)信息无障碍建设加速推进。区残联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和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把科技助残作为服务残疾人的新端口、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加速推进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平台、移动应用等信息无障碍改造,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能够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和使用服务。立足行业优势和区域特点,以区残联为核心,带动周边街乡和重点行业,党建引领、行业驱动,智慧赋能、提质增效,大力建设高碑店地区科技赋能示范片区,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在无障碍服务领域的应用,朝阳区居家无障碍改造体验中心、阳光书苑(无障碍图书馆)、无障碍电影院(光明影院)、无障碍环境建设展示厅等科技助残示范项目在全市已具影响力;讯飞听见、语音交互系统、AI律所智能空间站、电动移动坡道等前沿科技的引入和应用,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四)社会参与氛围日益浓厚。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2023到2024年以来,朝阳区建设“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33个,累计完成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居住社区、公共建筑、家庭改造等在内的1335项无障碍设施点位的建设与改造,并完成686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升级,组织各层次无障碍监督员对2660个点位进行体验监督检查。以区残联汇爱家站“代表、委员联络站”为阵地,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箴言、献良策,积极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区残联与区检察院共建“朝阳区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打造“检爱·有爱”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品牌,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司法保护;与区消防救援支队会同中国盲文出版社,制定北京市首个盲文版《残障人士消防安全提示》;与区检察院、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北京市首批药品说明书无障碍化和盲文版药盒应用上市;积极协调区体育局统筹新工体无障碍环境建设,区环卫中心在40个独立公共厕所加建北京市第一批即时语音播报系统;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定朝阳区创建工作宣传方案,央视-13新闻节目、北京卫视,北京日报、新京报、法制日报等相继对我区创建工作进行报道,截至2024年6月,各平台共计报道275条,总阅读量147.7万次,各行业条块结合、靶向施策、多点发力,形成无障碍环境建设浓厚氛围。

    面向未来,朝阳区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全面完善无障碍环境常态化建设保障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成果,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依法护航、提质增面、叠加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更加便捷、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人文的美好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共筑无碍生活新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