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城事”。老有所养、老有所享,不仅是一座城市最温情的守护,也是衡量城市文明发展的“度量尺”。
作为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北京市朝阳区积极打造“区级、街乡、社区”三级和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强化80岁及以上高龄和失能失智等“老老人”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有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4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72家、养老机构82家、各类养老床位23000余张,为4.4万名老人安装“一键呼”服务终端,建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500余张,建成运营助餐点位219家,形成了一刻钟养老服务网,让老人在朝阳“养老”更“享老”。
打造“三级三边”养老服务体系
一刻钟服务圈覆盖全区
养老,设施建设是关键。朝阳区坚持以首善标准做好养老服务事业,主动践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不断优化覆盖区、街乡、社区村和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三级三边”养老服务体系,做好做实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在区级层面,朝阳区统筹建设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通过完善信息化平台、培训体系、评估体系建设,发挥对全区养老服务的统筹、指导和展示作用,打造集指挥、工作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形成全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枢纽和孵化基地。
街乡养老中心是辖区的养老服务枢纽。朝阳区围绕老年人的核心服务需求,积极建设集托老服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医疗诊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让老人吃饭有“餐厅”、看病有“医靠”、娱乐有“阵地”,部分中心还提供助浴、床前照护、助洁、巡视探访、精神慰藉、适老化改造等服务。目前,全区已建成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4家。
而在社区层面,朝阳区整合社区资源建成172家养老驿站,通过引进服务商等资源,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紧急呼叫、助餐等服务,就近就便满足老年人各类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朝阳区联动区域内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打通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三级信息数据联通共享,实现了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就近为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实现了老年人在“周边、身边和床边”即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建设家庭照护床位2500余张
“老老人”养老更有保障
伴随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身边的“老老人”,即80岁及以上高龄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老老人”基本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对此,朝阳区强化80岁及以上高龄和失能失智等“老老人”服务保障,按时足额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老年人津贴,为重度失能失智或持有相应残疾证的老年人发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为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发放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同时出台《朝阳区关于加强特殊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的实施办法》,为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每年送上生日祝福金、重阳慰问金,为符合条件的百岁老年人每月发放区级高龄津贴,每年送上生日宴补贴、重阳慰问金,每月为部分“老老人”发放照护服务补助。
聚焦“老老人”就餐、居家照护等需求,朝阳区加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供给,建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500余张;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发展养老助餐服务,建成运营助餐点位219家,形成覆盖716个城乡社区的一刻钟养老助餐服务网。
为4.4万名老人安装“一键呼”
智慧养老更便捷安心
老人在家遇紧急情况,只需一个按钮便能叫来救护车。在许多朝阳老人家中,“一键呼”养老服务终端,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了依靠。
为让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养老有“医”靠,朝阳区创新开展“一键呼”智慧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4.4万名老人安装“一键呼”服务终端。“一键呼”系统在120急诊抢救中心内建设了专属的急救线路和服务器,可实现呼叫信号快速受理、高效处理,形成急救绿色通道。该系统还把43个街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资源统筹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预约挂号等服务。此外,居家养老、火灾报警等服务也同步提供。
养老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各项养老服务改革创新,率先开展驿站式养老模式、首推养老驿站建设护理站服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揭榜挂帅”创新试点,从为老服务设施供给、行业监管、社会参与、服务质量提升、老年人获得感提升等全领域、全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创新和深入的探索实践。下一步,朝阳区将不断加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社区养老餐桌、老年文娱、老年数字教育等建设,打造便捷、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单艺伟 马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