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田家园) 近日,“呼家楼街道”微信小程序内上线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系统”,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缓解辖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等问题。
呼家楼街道现有充电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辖区居民充电需求,但也存在分布不均、充电设施的信息不透明、设施或接口断电停用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呼家楼街道积极响应居民需求,研发上线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系统”。
该系统通过地图可视化技术,将辖区内充电桩、充电柜、换电柜等充电设施的地理位置、数量、状态等信息直观展示在微信小程序上。居民只需打开“呼家楼街道”微信小程序,即可轻松查看周边充电设施的分布情况,并可根据位置、状态、费用等条件进行搜索,选择合适的充电设施。同时,该系统还支持一键导航功能,帮助居民快速到达充电点,节省寻找充电设施的时间和精力。
系统上线前,街道和社区多次实地走访充电设施点位,收集核实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目前,系统录入了276个充电点位、3621个接口,并实现了与小绿人、全来电等品牌的实时数据对接,自动更新收费信息和接口闲置情况。
“有了这个小程序,我可以直接看到周边的充电桩位置和状态,选择合适的去充电,太方便了!”家住呼南里小区的居民王超说。
未来,街道将继续完善和优化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系统,逐步开发出配套功能,如电动自行车用户管理、宣传、评价等,助力辖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全链条整治工作,同时,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