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董文辉)8月28日,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分好厨余 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建绿色宜居家园。
“为什么大棒骨不是厨余垃圾?”“丢弃的绿植花卉属于厨余垃圾吗?”“网上段子说:‘猪能吃的就是厨余垃圾’,所以厨余垃圾可以直接拿来喂养宠物吗?”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提问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厨余垃圾的特点、分类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等环保处理方式。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现场还设置了互动区和游戏区,居民通过体验咖啡香囊、咖啡渣沙画制作以及绿色骑行大挑战、垃圾分类飞行棋等游戏,学习垃圾分类常识,加深对厨余垃圾分类的认识。
“今年是《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4周年,朝阳区完善可回收物体系布局,结合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推广工作,搭建完善43个街道(地区)低值可回收物前端回收体系,截至7月底,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46.55%,回收量约41.35万吨。”区城市管理委固废科科长李树茂介绍,为了进一步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树立环保、节约资源的社会共识,我区采取“横向联合·纵向统筹”宣传模式,通过“横向”整合资源,全区不同群体、行业、领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氛围营造、志愿服务等;纵向统筹街乡,在社区(村)开展“分类体验官”“志愿百日行”等互动宣传活动,达到每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进一步提升居民投放准确率,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养成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