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董文辉) 记者从区房管局获悉,为提升房屋结构安全监测效率,精准防汛,目前我区已有20栋危旧楼房实现智慧监测,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保障居民房屋使用安全。
记者在和平街十一区27号楼房的墙壁上看到,一个带有“自动化监测”的灰色盒子上方顶着一块四四方方的板子,一侧还有一个长着“天线”的小匣子,别看这个东西不起眼,它可是房屋的“智慧医生”。
区房管局安全科工作人员洪超介绍,这套危旧房屋安全风险智慧监测设备由自动化监测数据采集箱、太阳能板、传输线、倾角仪、静力水准仪、裂缝测宽仪等部件构成,采集房屋的裂缝、沉降、倾角数据。一旦房屋倾斜或沉降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倒塌风险时,系统就会通过短信或手机APP弹窗提醒。”洪超说,“数据还会实时同步给产权单位、属地政府、区房管局,为是否采取房屋应急抢险、人员转移避险等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全区一共有65栋楼像和平街十一区27号楼一样被鉴定为危险房屋的楼房,涉及和平街、管庄、小红门、左家庄、三里屯等街乡,除去停用或已解危的房屋外,剩余20栋危房,汛期前全部安装智能化监测设备。“有‘智慧医生’为老旧楼房实时‘把脉问诊’,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不仅居民安心了,连我们房屋管理所也省心不少。”区房管局第一房屋管理事务所所长张涛告诉记者,入汛以来,房管局还要求增加了监测数据的采集频次,每两个小时汇报一次沉降、裂缝、倾角的数据。“特别是暴雨天气,一看到‘被监测房屋数据稳定无预警’这几个字,心里就踏实了。”张涛说,之前每次发布预警,他们都要对危旧楼房进行多次巡查,有了监测设备后,房管所能够释放出更多人力,进行应急防汛工作。
此外,危旧房屋安全风险智慧监测技术还融合了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对危旧房屋进行多点监测,实时监测危旧房屋的状态,为我区老旧房屋加固修缮和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