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慧娇
年轻学子的新潮创意与老旧小区的文化沉淀融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自去年年底以来,团结湖南北里社区党委联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直属党支部开启“红色1+1”模式。半年多的“艺美社区、构建文化家园”共建活动,搭起“新老互补、携手共美”的试验平台,让街道与高校协同共建的新路径有了具象的化学效应。
传承 播撒红色种子
人和人的情感连接,总是在一次次近距离的倾听中愈发紧密。在“艺美社区、构建文化家园”共建活动中,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的学生们,多次走进团结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南北里社区老党员家中,面对面聆听生动的“红色思政课”,在年轻学子心中播下“红色种子”。
刘韵焓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的一名学生,从小就喜欢聆听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红色故事。在团结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题教育活动上,刘韵焓和同学们席地而坐,静静倾听90多岁老党员姜德堂讲革命故事,感触颇深。
“老一辈的故事总是能让人唤醒身体里的红色基因,以前听故事都是通过视频,今天坐在老爷爷面前听革命故事,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触动很深。”刘韵焓告诉记者,“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有幸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富足的生活。我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后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
除了将红色课堂“搬”到街道党群活动中心,共建活动还组织学生们开展“送学上门”服务,为团结湖地区的老年人、企业单位送上“精神大餐”,学习党史知识,分享读书感想。
其实,南北里社区与中央美术学院的“缘分”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3月5日学雷锋日活动中,南北里社区党委便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直属党支部开启了第一场“共建”活动。此后,双方每年都根据社区需求制定新的项目形式和内容,通过党建联盟搭台,协调各方、凝心聚力,形成街道与高校协同建设的有益探索。
活力 绘出文明图景
充满艺术气息的院校,能为“上了年纪”的老旧小区带来什么变化?第一步,便是“变美”。
“这个颜色有点浅,再加点蓝色丙烯。”“草稿尺寸和黑板实际大小有些偏差,稍微调一下。”……经过两个小时精心绘制,一场社区“素人改造”计划正式完工。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们相互配合,在社区的黑板上创作出趣味鲜明的创城宣传板报。
对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绘制板报是不是和平时作画一样简单?其实不然。“板报绘制和平时作画有所不同,不仅要提前绘制草稿图,还要根据实际的黑板面积和周围环境调整配色,很考验实际操作能力。”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的学生黄靖淇告诉记者,“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既能练习绘画水平又能为社区添加文明元素,这种实践活动很有意义。”
如今,在学生们和社区居民志愿者的创作下,团结湖一二条、水碓子东路、中路北等小区和部分文化墙也拥有了“新皮肤”,成为吸引居民驻足的特色文化景观。
“南北里社区拥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中央美院则凝聚着艺术的创造力与学术的活力。希望通过街校联动,让社区的黑板和墙面被赋予新的生命和色彩,让文明理念在团结湖地区生根蔓枝。”据南北里社区党委书记赵耀明表示,共建活动开展至今,已围绕垃圾分类、廉政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9大主题进行了艺术创作,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活动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不仅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也搭建起连接学术与实践的桥梁,让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生活、走进群众,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直属党支部书记李荣林说。
共美 刻画最美楷模
街校共建,是老前辈的“红色”传递,是老旧小区“美”的新生,更是爱心力量和奉献精神的“接力”。
在团结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中央美院的学生们架起画架、拿出铅笔、颜料,勾轮廓、填阴影、描细节,为北京榜样、社区老党员、“骑士团”小哥画像。学生们一边描绘着“模特”们的形象,一边聆听他们的奉献故事。
“自去年11月至今,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开展‘我画……’系列活动。学生们为社区老党员、社区志愿者、骑手及社区工作人员画像,以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描绘社会建设者们的形象,表达自己对‘模范群体’的尊敬之情。”李荣林介绍,共建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校园,用爱描绘社区的新貌,用艺术点亮社区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体验到自我的成长,是艺术与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
除了为可爱的志愿者、党员作画,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的同学们还参与艺术体验课活动,与南北里社区居民一起学习剪纸和雕刻艺术,通过妙趣横生的剪纸、团扇等作品,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
“高校的青春力量与社区的深厚底蕴相互交融,可以激发无限的可能。”团结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尧星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携手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直属党支部,通过党建共建开展各类艺美活动,提升“红色1+1”影响力,实现双方优势融合与互补,让“精致团结湖”建设更加生机勃勃、有声有色。 张慧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