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慧慧) 在7月4日举办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朝阳区中小企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全面展示了朝阳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朝阳区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等,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引领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朝阳区中小企业云集,截至2023年底,朝阳区实有市场主体37万余户,占全市的14.6%,中小企业33万余户,占全市14.8%,均位居全市第一,中小企业数占市场主体数近90%。
《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朝阳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进梯度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向“专精特新”的道路发展,成果显著。2023年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增长近七成,数字化转型水平近六成。朝阳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特色和既有优势,全方位构筑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商业配套设施方面,朝阳区正全面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超甲级写字楼宇、高品质商圈等数量名列前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流卓越的工作环境;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朝阳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效应优势显著,初步形成以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安全等为核心的“3+X”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高速发展,并结合未来产业发展构建起WEB3.0的全产业链条,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在生态环境优化方面,朝阳区形成“两环六楔、五河十园、多廊交织”的绿色空间格局,为中小企业长久发展、员工长期工作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朝阳区全方位搭建与落实“1+1+N”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以优化营商环境6.0为契机,以凤鸣计划为依托,积极引导辖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提升区域创新能级。目前,朝阳区集聚37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100余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16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余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
“《白皮书》的发布,不仅是对朝阳区中小企业发展成就的一次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次展望。”中关村朝阳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区将继续深化“商务+科技”双轮驱动战略,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走科技创新、数字化提升、“专精特新”“升规升强”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