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全龄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朝阳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以及北京市2019-2021年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重要发展契机,大力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造出一批无障碍精品示范工程,让朝阳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各项任务指标,为实现朝阳区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05年朝阳区被北京市命名为“市级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区”,2021年获得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绩效管理考评重点区域优秀奖。
高位统筹聚合力严格对标扎实推进
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将创建工作写入中共朝阳区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和202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理念,锚定“精准创建、特色创建、示范创建”的工作目标,建立“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和“1+1+33+43+N”工作机制,明确专项、专班、专力、专家的“四专模式”,对标“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三大方面十九项考评指标,将无障碍建设充分五大城市更新行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创建文明城区、适老化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投入专项资金予以保障,打造全链条,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点、线、面、圈”相结合的朝阳无障碍精品示范片区。在全区建成33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2个示范街道、2个示范社区。
落实法规强宣传营造良好创城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无障碍环境建设高度重视。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
普法培训 提升业务水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前,朝阳区邀请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展面向基层开展的全国性首讲,邀请部分市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律师、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残疾人工作者等各界代表参加普法培训。通过交流授课、开展联合党日活动等方式实现培训资源共享,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朝阳区深化“检察+残联”配合协作,在2023年9月1日,成立全市首家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征集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公益诉讼问题线索,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开听证,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司法保护,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规范办案衔接程序,形成履职合力。近年来,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共办理无障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4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0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件,督促无障碍点位整改100余处,有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无障碍公益诉讼品牌“监督+改造”两手抓
朝阳区残联与朝阳区检察院联合打造“检爱·有爱”无障碍公益诉讼品牌,开展无障碍专项监督,参与检察听证1次,跟踪督导7次,提报线索5件,发出检察建议书10份,针对不同主体同时发力,疏通社会治理死角;积极推动朝阳区药品经营、药品包装及说明书无障碍改造,打造药店行业无障碍“样板间”,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购药用药提供便利条件。
志愿团队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
以朝阳区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为阵地,组建一支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年委员、无障碍专家及爱心律师组成的“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服务队,形
成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司法保护新模式,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热情,实现无障碍公益保护最优化、社会效能最大化;组建成立“无障·爱”百佳律师无障碍环境建设普法志愿服务宣讲团,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朝阳区全方位、多渠道宣传、落实无障碍法,让法“走进”巷尾街头,“注入”百姓心头,营造了浓厚的无障碍创城工作氛围。一项项贴心举措,一个个暖心服务,向新、向善、向美,以城人之美、美美与共推进城市蝶变,让共建共治共享,刻进城市发展的基因,让“首善有爱·环境无碍”的种子在朝阳大地落地生根。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一周年,2024年6月28日,朝阳区残疾人联合会与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了“法在身边 为爱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普法大讲堂活动,依托普法大讲堂,让更多人了解无障碍法,进一步推进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
示范引领走在前无障碍建设见成效
日常生活更便捷
朝阳区以社区为单位,共创建了33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涉及道路、居住区、餐饮场所、超市(便利店)、银行、公厕等场所,对缘石坡道、隐形井盖、盲道、扶手、无障碍标识、轮椅坡道等无障碍元素进行了改造,并通过了市级验收。“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以残疾人、老年人及其他有无障碍出行需求的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日常生活基本服务的场所,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朝阳区持续巩固“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成果,不断优化提升朝阳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对16740处点位进行了整改提升,并将6891处无障碍设施点位纳入高德电子地图。
无障碍出行更便民
朝阳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无障碍环境建设,以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为试点,打造全龄友好无障碍示范社区,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维护等环节入手,开展“全方位服务、全内容覆盖”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地区居民打造空间友好、服务友好、人文友好的“全龄友好型”居住环境。如今,坡道、扶手、标识......无障碍元素在小区里无处不在。2023年1月以来,朝阳区街乡层面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无障碍通行(路面)改造15839平米,改造无障碍坡道202条,增设外挂电梯132部。
购药用药更轻松
针对药店售卖的常用药品存在标签和说明书字体较小难以辨认、药店配套无障碍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区残联与区检察院、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辖区药企以大型连锁药店作为无障碍服务优化试点,增设无障碍服务台,提供放大镜、老花镜、手写板等无障碍用品以及无障碍人工服务。区残联与辖区药企还开展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通过放大说明书字体、提供电子说明书和扫码语音播报等方式,从根源上消除说明书“阅读障碍”。
无障碍交流更畅通
朝阳区督促建设无障碍阅读环境,推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等完善盲人阅览室建设,配备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提供语音读屏、大字阅读等软件和设备,促进特殊群体文化生活无障碍;做好无障碍公益保护普法宣传,相关工作被北京电视台、检察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让“首善有爱·环境无碍”的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
目前,朝阳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居家无障碍体验示范中心、助浴服务示范中心、科技观影服务展示中心、阳光书苑等一系列无障碍典型示范项目也相继落成,为推动创建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经验。井色拾光数字经济主题公园、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西坝河西里全龄友好型社区、THEBOX朝外年轻力中心等一个个富有科技赋能、国际风情、全龄友好、“潮”气蓬勃的北京市城市更新新地标汇聚朝阳。
专家指导+督查
护航创建惠及人民
朝阳区通过专家指导、制作动态导图、巡查督查等方式,为无障碍成果保驾护航,确保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稳步推进。
专家服务强力指导
区无障碍专家技术咨询团队,采用现场督导、技术指导、体验监督等方式对全区43个街乡、4个相关委办局行业主管单位实地指导102次,出具考察报告建议书140份,图审报告书20份,设计推进方案2份,在线咨询109次,电话咨询300余次,确保无障碍设施、合规适用。
动态导图可视化督工
根据北京市创建工作总体要求,进一步细化《北京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参考标准》3大项19项考核指标,将全年创建工作推进时限为横轴,朝阳区55家单位整改点位为纵轴,制作朝阳区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推进工作动态导图,实现朝阳区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整体推进动态情况可视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街乡巡查保设施完善
为进一步优化舒适便捷的无障碍环境,朝阳区采取“1+1+1”的方法,即:建立1支由各街乡残联工作人员、无障碍监督员、老年人和残疾人代表组成的巡查队伍,对2023年无障碍重点点位进行覆盖式巡查,切实了解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状况、维护情况和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监督检查改进优化
朝阳区联合无障碍专家,对工人体育场等朝阳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辖区医院、公园等群众常出行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开展监督检查,对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重点问题进行评估,督促落实无障碍评估改进方案,加强日常管理维护。积极探索开展事前事中预防性监督,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环节的前端监督。
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为民、利民、惠民,朝阳的无障碍正向着深层次、广覆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每一个街区、每一条道路、每一处公共空间.....“有爱无碍”的无障碍环境,正伴随着五宜朝阳的发展,沁入你我心田、植入城市肌理惠及全民。未来,朝阳区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继续全面深化无障碍环境常态化建设保障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成果,为北京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贡献。
全区建成33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