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宇晗)6月6日上午,永通桥(八里桥)文物活化利用启动仪式暨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活动在朝阳区管庄乡永通桥(八里桥)举办。经过两年的修缮,578岁的古桥焕新亮相,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启朝阳区文物活化利用新纪元。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北京市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向德春,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锐出席活动。
横跨京城大运河(通惠河)的永通桥始建于1446年,不仅见证了古代漕运的繁荣景象,更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卓越智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朝阳区启动永通桥(八里桥)修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剔除现代修缮痕迹,将桥面以及周边的2000多块条石全部还原到原位,整修安全隐患部位,恢复了古桥历史风貌。修缮的同时,古桥数字化保护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利用H5技术,加载永通桥3D文物模型、文字、图片、语音、视频、GIF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展示永通桥(八里桥)的基本信息和修缮过程。
启动仪式上,单霁翔作了《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主题演讲,相关专家还围绕《文旅兴商,朝阳永通的文化+》主题进行了讨论。
永通桥(八里桥)数字焕活成果也在活动中亮相。朝阳区在桥南侧打造了一个永通桥数字体验空间,利用数字技术,形成了“长桥映月数字藏品”“数字扫描还原古桥盛景”“石狮子数字扫描与创新制作”等系列成果,市民游客可通过数字导览和AR数字体验等,全方位、互动式了解这座古桥。现场,八里桥市集等活动,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永通桥(八里桥)的重启,也成为朝阳区“文物活化利用”系列之“文旅兴商 朝阳永通”板块的开篇之作。未来,朝阳区将以运河水文化为核,以文物古桥做轴,积极推动“永通桥类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八里桥公园”“重兴寺”等文化项目落地,形成永通桥(八里桥)主题游径。同时,结合步行桥、景观桥、网红桥的多重功能,引入更多特色业态,融入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包括建立露营研学区、建设集装箱市集、打造长桥映月音乐节等,将永通桥(八里桥)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展览、步行交通、长桥观景、商业市集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实现“文旅兴商朝阳永通”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朝阳区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着力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持续探索“运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让文物活起来”。朝阳区陆续启动神木厂、平津闸等多处运河沿岸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力争原物原样恢复原貌,神木谣碑和神木廊房已在庆丰公园对外开放;科技加持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如在铂宫闸室用光影秀讲述亮马河的前世今生、通过H5技术展示永通桥(八里桥)的基本信息和修缮过程等;举办亮马河国际茶香文化节、温榆河麦田音乐节等各类大运河沿线文旅活动,搭建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的融合新场景;以亮马河、萧太后河、坝河、通惠渠等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打通河道、绿道、慢行步道,把最好的滨水空间留给市民,不断书写水城共融的朝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