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文辉
眼下正值春暖花开,千花百卉争明媚。
登上奥林匹克塔环顾四周,杨柳新绿夹杂着绚烂的黄,纯洁的白,烂漫的粉,高楼大厦在这一片五彩斑斓间生长;
亮马河畔,人们漫步滨水绿道,乘船、看展、品咖啡、等落日……构成了一幅“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诗意画卷;
望京小街西南端的阜园绿意渐浓,一片竹林曲径通幽,白领、居民散步、锻炼、拍照,享受着“城园相融”之美……
一幅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正是北京朝阳花园城市建设的“缩影”。朝阳区正在通过持续建设公园、开放无界公园、联通绿道、实施“一园一花一品”“一路一花一叶”,为全区人民打造一个“人在城中走、如在画中游”的花园城市。
绿韵
推窗见绿 出门进园
“从‘风沙村落’到‘城市绿洲’,变化真是太大了。”孙河乡居民赞扬道,出家门进公园,每一口呼吸都是满满的负氧离子。
作为朝阳区“大尺度绿化”的杰作、生态文明的“金名片”——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从腾退砂石场到拆除违建大院,从开工建设到精心打磨,如今的园区以密林、农田、滩涂等八种生境系统为底,以精致园林景观为点缀,精野结合,让市民可以一园遍览山水林田湖草,既能感知“风烟里畔千条柳,十里清阴到玉泉”的好风景,又能感受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好生态。
温榆河公园只是朝阳区厚植生态基底的一笔大写意。
举一纲而万目张。近年来,朝阳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功能定位,以全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留白增绿”等重点工作为抓手,高标准实施规划建绿。“十四五”以来,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累计完成约1.3万亩的绿化面积。建成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朝南万亩森林公园等超大型公园;开放东风迎宾公园、管庄乡兴会公园、高碑店乡小郊亭公园、十八里店乡朝南森林公园二期等中型公园;建设北焦家园城市森林、三丰里绿地、宸欣园周边绿地等18处10公顷以下的小微公园绿地。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城市绿地1.6万公顷、公园绿地6400公顷,均居全市第一;绿化覆盖率48.05%,形成了“一半森林一半城”的生态底色。
2022年3月、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先后两次对北京城市绿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朝阳正从森林城市大踏步走向“花园城市”。
花园城市建设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基底,还要以人为本,打造群众触手可及的美好。北京朝阳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拆减围栏成无界公园,居民可自由进出,尽情享受水岸花海;在望京街道商圈和居民小区的高楼大厦间,“长”出了一个阜园,绿色草坪被树木、竹林环绕,仿佛钢筋水泥中的“绿肺”,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成为周围白领、居民休闲、散步的“阳光客厅”。
朝阳区通过“拆栏透绿”“无界开放”,让市民与美景之间不再被冰冷的栏杆阻隔,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8处无界公园,总面积超过2100公顷,实现了城市与公园的和谐共融,市民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公园,与大自然“撞个满怀”。
一花不是春,独木难成林。目前,朝平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今年还将启动东坝北西区及东坝中心公园、电子城北扩区及北京人才公园建设,谋划十八里店乡凤冠公园和金盏国际森林公园等绿隔公园。推动日坛公园、西坝河绿地、庆丰公园、四得公园4个全龄友好公园建设,实施6个绿隔公园品质提升工程,朝阳将增添更多群众亲近自然的乐园、野生动物的家园。
花园式的朝阳含苞待放、充满想象,是每一个工作生活在这里的朝阳人,共同追求的未来城市形态。
多彩
处处美颜 繁花随行
“闻最甜的花香,顺路打卡市区内充满野趣的黄草湾公园。”“骑行朝阳绿道,看风筝飞过头顶,一路繁花相随。”打开社交软件,关于“朝阳绿道”的笔记比比皆是,不少网友热心分享自己在朝阳绿道骑行、徒步、健身的经验。
目前,朝阳区已建成各类绿道长度达310公里,计划建设总长度440公里,巧妙串联起公园、水系、社区、文化、体育、商圈等百姓休憩、居住、消费等各类场所,激发了城市的无限活力,实现了市民在骑行、慢跑、散步中“一条绿道观朝阳”。
节假日“刷”朝阳绿道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时尚休闲选择。
朝阳北部绿道从温榆河公园一路向南,经奥森,过望京,南至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东至北京朝阳站,将沿线26个大中小微公园绿地串联起来,辐射周边12个街乡、62个社区。从高空俯瞰,绿意之中,大大小小的绿道就像一条条“毛细血管”,延伸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
滨水绿道也成为一条流动的风景。
亮马河滨水绿道上,阅读、骑行、飞盘……这些颇具时尚健康特色的生活方式,映射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期盼。
绿道还不断延伸至群众身边的角角落落,城市慢行系统日益完善,街区更添活力。
双井联通CBD区域慢行系统通过在三环外新建尚8国际广告园慢行通道、三环内升级改造井色拾光花园通廊,以“花园式”慢行系统串联起公园、生活、办公等不同功能区,实现人流、商流的高效联动,激发了地区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
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朝阳区不仅“大写意”增绿,还通过工笔细描“一园一花一品”“一路一花一叶”,回应百姓对“林荫下慢行、繁花可随行”的热切需求,为城市的调色板增添了更多色号,推动城市景观与公园景观互相映衬,让大家推门见绿、出门赏彩。
日坛公园红墙下盛放着的白玉兰,如玉如琢;朝阳公园里那一片娇艳的郁金香,淡雅清芳让人沉醉;温榆河公园的油菜花海,绘就一幅金色画卷……“一园一花一品”特色建园工作,让市民和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断感受朝阳魅力……
林荫道也悄然发生了变化。2023年,我区在电子城北扩区、东坝北西区等5个重点片区,广善路、御马苑街等15条新建的城市次干路和支路上,栽植了观花观叶的行道树,打造特色植物林荫路,形成“一路一花一叶”的独特街景。
今年,还将有15条重点道路形成特色景观路,同时打造15处城市花廊,在安贞桥、京广桥、十八里店桥等16座桥体实施立体繁绿工程,还有屋顶绿化、“最美阳台”,为市民呈现出一个“全域色彩斑斓、林荫繁花随行”的花园朝阳。
城色
拥抱自然 乐享生活
“人们要身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把美种到心里,种到灵魂里。”北京朝阳花园节花季推荐官杨丽萍说。
3月22日,首届北京朝阳花园节在日坛公园拉开序幕。国家一级演员、舞蹈家杨丽萍被选为花季推荐官。她表示,花卉和园艺是自然的馈赠,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体现。
北京朝阳花园节将逛公园与赏花会、品书香、喝咖啡等体验活动有机融合,实现了公园融入生活,人走进自然,艺术走近大众,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带有北京朝阳花园节的话题更是刷爆了社交圈。
这就是建设花园城市的要义,正如朝阳区委书记文献所说,“我们建设花园城市,就是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公园融入生活,让大家收获更多美好的体验。”
在花园城市建设中,朝阳不仅下大功夫提升生态功能和绿化环境,还进一步探索人、城、自然融合的新模式,激发城市文化自觉、凝聚城市社会共识、创造城市美好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亮马河畔,朝阳区引入大型雕塑,并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不重样的展览、演出等,把高品质的艺术融入“城市会客厅”。同时,亮马河又像一条丝带一样,串联起三里屯、燕莎、蓝色港湾等知名商圈,丰富的商业与水岸特色相结合,形成一条多彩的经济发展绣带。2024年,朝阳区还将通过重大文旅项目的导入、水岸节点商业优化提升以及高频次、品牌化的文娱活动,推动亮马河水岸经济消费规模持续性扩大。
随着花园城市建设的推进,公园音乐会、音乐节、音乐季等已成为朝阳的流行色。
麦田音乐节、无限音乐节、潮玩生活节等相继在温榆河公园火力全开。今年春节前亮相的首届温榆千灯会,集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打造“情境化+互动化”沉浸体验式消费新格局,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谋定而动,实至势成。朝阳牢记嘱托、久久为功,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勇立潮头,规划构建“两轴两环中踞、五带十园引领,百廊千园融城”的朝阳花园城市空间格局。预计到2027年,朝阳区生态本底持续扩容,多重均好的全域公园体系更加完善,绿色公共空间更加开放。
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朝阳将绿色化为城市的底蕴,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相融,营造“森林环抱、公园相伴、场景交融、多彩繁花”的花园城市图景,正在成为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的重要窗口。
68处无界公园,总面积超过2100公顷
建成各类绿道310公里,计划建设总长度440公里
城市绿地1.6万公顷,公园绿地6400公顷,绿化覆盖率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