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崔杨
在北京朝阳,智慧医疗的场景落地正扑面而来。从全天候“值班”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到协助患者康复的机器人、用AI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科技的力量正在助力医疗“智”造无限可能。
2023年6月,朝阳区入选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全区在中、东、北、南4个区域医疗资源网格的基础上,以中日医院、朝阳医院、安贞医院、垂杨柳医院这4家综合性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周边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作用有多大?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1至12月,朝阳区二三级医院下转患者114696人次,较2022年全年提升224%;基层单位向二三级医院上转患者60156人次,较2022年全年提升27.23%。
朝阳区是北京市人口最多的区,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区,让更多朝阳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是健康朝阳建设的初心,而科技正是保障健康的得力助手。眼下,智慧医联体已成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新发展方向,聚焦人民群众求医问诊“急难愁盼”问题,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医疗服务,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快速、精准。
就“医”更便利、“联”系更紧密、“体”验更满意,是智慧医联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更是明确了将在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可以说,只有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才能加快健康朝阳建设的步伐。
再看朝阳区,无论是全球尖端医药科技企业麦克斯科学(MaxScientific)成功落地北京CBD,还是打开手机即可查看个人健康档案的朝阳区互联网诊疗平台、区域范围内居民健康信息和电子病历实现跨院调阅,亦或是5G急救车内构建起的远程会诊场景让病人“上车”即“入院”,都是智能科技与医疗行业加速融合的“朝阳实践”,也正是这些实践持续为“宜居”朝阳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特别是今年开年以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新”字频现。具体对医疗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医药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
作为人工智能企业的聚集地,朝阳区当前正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核心区,如此战略布局,不仅为数字医疗的科技创新拓宽了视野,更为数字医疗在基层的推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这些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使患者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可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让群众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如今,“拥抱数字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社会共识,相信未来,随着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定将续写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更好满足朝阳群众健康需求,为“健康北京”“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朝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