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张艳艳 崔杨
新时代的北京朝阳,在奋进新征程的大潮中,在谋划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如何以更广的视野、更宽的胸怀、更大的力度和更多的举措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必须交的一张答卷。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两会,传递出以开放的胸襟与世界共享高质量发展崭新机遇的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而行。作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重要承载地、首都经济发展主阵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地的朝阳区,在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上走在前、在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走在前、在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上走在前、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上走在前,既是市委书记尹力对朝阳提出的全方位要求,也是朝阳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四个“走在前”吹响了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加油干的冲锋号。如何将市委的殷殷期许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担当动力?如何将新发展目标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如何将市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说一千,道一万,走在前,贵在力行、重在创新。
要在落实落细中担当实干。作为全市经济大区、人口大区,朝阳在助力首都经济发展、服务首都功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审视自身在首都发展大局中的位置和作用,紧紧围绕大局、时时聚焦大局、处处服务大局,自觉在“全局之图”中找准坐标,以更高的站位去谋划和推动区域发展,拿出新办法、闯出新路子、干出新成效。
要在改革创新中谋求突破。区委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具体指向。当前,朝阳区第三产业比重达93.9%,拥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相对完整的创新生态链,形成了以商务、金融、科技、文化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阶段。只有用好国际化带来的市场优势、新应用场景带来的产业优势和新生态带来的绿色发展空间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才能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化为生动的朝阳实践,才能在做优金融、做大商务、做强科技、做精文化这条创新发展道路上有更大作为,推动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显创新优势、厚植绿色底色、深化区域协同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要在开放发展中更具活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是发展的成功实践。向开放要活力,要在“高水平”上下功夫。国际化是朝阳区的“金字招牌”,因此,朝阳区的高水平开放更要构建对内、对外制度性开放的新格局,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打通与国内国外互联互通的通道,稳定外资、扩大引入,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链接“一带一路”,让城市更新、社会治理、花园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个亮点连成线、连成片,为不同国家、地区来朝阳工作生活的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五宜朝阳”,更好地展示首都形象、国家形象。
要在攻坚克难中擦亮底色。“走在前”,朝阳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这就要求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直面难题,聚焦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按照市委提出的“一老一小”、交通拥堵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擦亮城市底色,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将破解难题的能力转化为城市管理和治理的效能,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更多的朝阳智慧和更大的朝阳力量。
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就在前方。大胆试、勇敢闯,勇当“探路者”、敢闯“无人区”,找准方向、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充分释放改革与开放的叠加效应,如此,方能实现四个“走在前”的目标,方能不断激发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真抓实干回答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将这片热土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窗口、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的窗口。
一窗内外,精彩无限,唯有一直走在前,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才能遇到更美风景。“奋力一跳”以开局精彩带动全年出彩,且看新时代北京朝阳的奋进新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