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慧娇
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初启。
十年,是弹指一挥的十年,是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十年,更是北京朝阳实打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十年:
支持、引导1.1万家企业迁入副中心,总体税收规模达10亿元;
连续5年举办“魅力京津冀”主题活动,京津冀600余家企业共聚一堂,探讨发展之路;
设立“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合作共赢取得新突破;
组织八十中学和朝阳实验小学在雄安设立分校,共绘教育“同心圆”;
辖区内360家定点医疗机构、237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跨省异地结算”,百姓异地就医有“医靠”;
……
十年浇水润土,十年凝聚合力。在朝阳,京津冀这朵同心花,花香四溢、硕果累累。
“协同曲”
京津冀协同发展号角吹响,“破局”成为第一步。从哪下手、怎么干?
“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市推动“五子”联动的重要一子,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锚定发展新航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朝阳充分发挥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加快构建优质互补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朝阳区外向型经济优势,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与津冀地区共赢发展。
从开篇起步到提质加速,从一盘棋布局到一股劲落实,十年,朝阳爬坡过坎、驰而不息,“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一核”引领、“两翼”齐飞。
“一核两翼”同频共振是北京强化首都功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新两翼”建设上,朝阳积极发挥优势,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强化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联动、合理引导疏解与承接、支持主副联动发展。
签订《共促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研究制定《朝阳区与通州区产业协同发展结对工作方案》,中智公司、盈科律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等1.1万家企业迁入副中心……朝阳区把助力雄安新区和副中心高质量建设当成分内事,快马加鞭出台一个又一个政策、落地一项又一项任务。
通州新潞运河文创园是朝阳区优质企业在副中心投资落地的项目之一。从建设到吸引企业入驻,再到改造焕新,园区已由原本废弃的工厂蜕变为通州区代表性创意艺术办公空间。
随着一批批优质企业集聚,十年后的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朝气蓬勃,雄安新区“未来城市”雄姿初现。北京“新两翼”迎风展翅。
谱好“协作曲”,共唱“双城记”。
朝阳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是北京市经济强区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天津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资源丰富、功能定位互补,两地如何唱好京津“双城记”?
朝阳区积极把握区内企业拓展新业态、设立新业务的动向,鼓励企业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打造区域互补的产业发展链条,助推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天津设立了生产法人和研发法人,一方面与北京研发团队开展各类技术合作研发,另一方面在天津进行研发成果的批量生产。”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我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研发中心和生产工厂业务落地天津市西青区,重点打造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平台,北京总公司与天津公司形成良性互动、互相支撑的发展模式。
2014年,与天津市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设天津西青科技产业园,推动大数据、电子信息、工业创意设计等产业聚集;
2018年,与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京冀两地260余家文旅企业对接洽谈,促成18个文旅产业项目签约;
2023年,与天津河东区、滨海新区,河北唐山市三地四家联合举办民营企业交流活动,在产业协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向进行合作;
……
十年来,朝阳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对接、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三地凝聚合力,将“势能之差”变为“动能之和”,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体化”
渤海湾畔,汽笛鸣响。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一派初春忙碌景象。
天津港作为京津冀通达全球的海上门户,对内辐射“三北”等内陆腹地,对外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点,紧密连接着国内外贸易与供应市场。朝阳区作为首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是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区,也是国际要素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京津冀地区经营主体有上千万户,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通过港口与世界握手相拥。
“朝阳区要进一步加强与天津港合作,用好这一海上门户,在‘两区’建设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两地深化协同联动,进一步在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加强对接。”……按照北京市委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部署要求,2023年6月7日,朝阳区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市学习考察,与滨海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与滨海新区、天津港集团召开的工作交流座谈会上,朝阳区委书记文献提出新希望。
锁定目标,迅速行动。朝阳区各部门铆足干劲,快马加鞭推动框架协议落地实施。
仅7天时间,“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设立完成。依托该中心,企业可一站式办理港口仓储、运输、代理等综合业务,深刻感受天津港“海上门户”枢纽功能。
瞄准京津冀协同创新目标,在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度的同时,朝阳还围绕通关便利化、政务服务一体化等重点领域,与河北、天津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助力打造高效协同的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
“以前办理电子口岸业务需多次往返北京、河北两地,现在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相较于原先的办理流程,可节省1至2天的时间。”今年1月,“京津冀电子口岸制发卡业务跨省通办”举措正式落地实施。在位于朝阳区的北京海关报关大厅,注册地为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易能动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拿到由北京海关电子口岸制卡中心制发的电子口岸法人卡和操作员卡。至此,京津冀三地进出口企业可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和石家庄海关办理电子口岸新用户入网、新增操作员等业务,上述业务不再区分企业属地,京津冀三地均可办理。
企业通关便利化,是营商环境优化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剪影。
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方面,朝阳区在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窗口,发出全市首张“跨省通办”企业变更营业执照,率先优化“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功能,实现营业执照“异地领取”。
营商环境“一体化”,要谋一隅,更需谋全局。
朝阳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搭建起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交流平台,互通信息、共享资源,推动京津冀地区之间合作,扩大三地企业“朋友圈”。
2014年,与津冀各地工商联搭建沟通桥梁,开展民营企业促京津冀发展系列活动;
2016年,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签订协议,洽谈对接文化旅游、商贸服务、制造业加工等项目;
2019年,与天津市宁河区互访交流,帮助当地新兴产业园、民俗非遗文化项目对接企业资源;
2021年,组织召开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论坛,全面展示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新特点、新模式、新业态,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
2023年,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发挥驻区高校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努力打造京津冀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
“我们会积极拥抱融合大趋势,向北京优秀产业园区学习,提升自身运营能力和水平。”通过“魅力京津冀”2023文旅产业合作对接暨人才培养活动,天津生态城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汇文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共同筹备建设“中新数字生态产业园”,成立中国数字人存证保护平台的双总部之一,服务于中国数字人存证保护平台的算力中心、大数据库等业务。
交往越来越频繁,“近邻”逐渐变“至亲”。随着营商环境服务协同持续提质增效,企业与企业合作“如鱼得水”,花瓣与花瓣越靠越近。
“一家亲”
幸福感是什么?
对于雄安新区的家长们来说,是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北京名校;
对于河北和天津的患者来说,是能在北京就医实时报销、直接结算;
对于CBD的上班族来说,是下班后可以直接搭乘公交回到燕郊的家;
……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将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朝阳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优势,深化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领域共建共享,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年大计,教育先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大计,也成了朝阳区心头惦记的大事。
十年间,朝阳区稳步推进雄安教育援建、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建共享,组织八十中学和朝阳实验小学在雄安设立分校,助力河北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先后与河北唐山市(曹妃甸、丰润区、迁安等地)、张家口市(职业教育中心)等多地建立教育领域合作关系,与天津武清区、滨海新区签订教育合作协议,推动两地教育系统合作,研究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021年搬进崭新的校园后,我们全体教师干劲十足。”谈及近些年雄安新区的变化,雄安新区容和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刘志峰深有感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容东分校是雄安新区新建片区的第一所高中,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雄安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常说,雄安每一天都是新的。”
十年间,朝阳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仅让雄安新区居民“上家门口的北京名校”设想成为现实,也让河北、天津参保人享受到首都便捷的医疗和养老资源,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
2023年,朝阳区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跨省结算”“一卡通行”,全区360家定点医疗机构、237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跨省异地结算”。目前,朝阳区已设置京冀协同床位1443张,自2019年实施异地养老补贴政策至今,累计为河北省保定、石家庄、香河、廊坊、三河等地22家养老机构发放河北省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共计1412.265万元。
坐落于北京东三环的CBD,聚集了上万家外资企业。为了解决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出京交通不便等问题,2023年,天津定制巴士“首进”北京。至此,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燕郊、大厂、香河、固安、廊坊城区至北京地区(CBD、望京、丰台总部基地、宋家庄)5条主线开通。搭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越来越多京城上班族实现了“一小时通勤”。
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体育人才培养交流,加快推进北京朝阳站配套交通枢纽建设,参与“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乘着京张高铁到崇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滑雪,到朝阳特色商圈采购一番天津、河北特色产品,实实在在的措施让京津冀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感受到地相连、人相亲的幸福感。
芳华十年,“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协同之花次第绽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满枝。
最是一年春好处,万物勃发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在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尹力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新要求:要充分发挥区域协同优势,更好发挥“一核”作用,面向京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朝阳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贯彻落实市委部署,坚定不移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全区上下真抓实干,迎接下一个更灿烂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