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建宁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朝阳区全区10881个基层组织、27.3万名党员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倾力书写朝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字当头,以学铸魂强党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朝阳区把“学思想”摆在首位,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实现理论学习与能力提升一体推进,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区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区委常委会带头落实“5+2”学习机制,制定“第一议题”制度,高标准完成读书班集中学习、讲专题党课等学习任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截至目前,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1次,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交流研讨5次。全区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围绕“四下基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朝阳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集中学习2900余次,交流研讨607次。
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朝阳区探索出区级领导领学、处级领导跟学、基层支部共学、党员干部自学“四学联动”机制,掀起机关带动基层、支委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学习热潮。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我区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有侧重地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出台了在主题教育中加强分类指导的方案,指导全区10个系统细化举措,提高学习实效。深入开展“首都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针对机关、社区(村)、国企、政法、教育、卫健、两新、离退休、流动党员9类党员群体特点,引导广大党员争当先锋、担当作为。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开展集体学习4.2万次,主题党日活动2.8万次,支部书记讲党课1.6万次。
从线上到线下,主题教育学习载体不断丰富。我区按照社区(村)、机关事业单位、三新领域特点,通过“线上线下同上一堂课”“直播云课堂”等形式,完成全区9000余名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工作。采取送学上门、音频助学等方式帮助年老体弱党员开展学习,切实实现主题教育不少一人、不落一课。
特色宣讲、知识竞赛、专题展览……与主题教育有关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区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朝阳实践”进行专题宣传,发布39个新闻选题,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依托“1+9+43+T”百姓宣讲体系,创新文明实践街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宣讲4200余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的理解把握,在‘学思想’上充了电,在‘强党性’上补了钙。”朝阳区广大党员干部上好主题教育“必修课”,深学细悟理论精髓,切实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平常,真切感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行”字为要,求真务实抓调研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
高屋建瓴,方能纲举目张。朝阳区坚持上下联动,联合攻坚,聚焦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行同学共研、同题共答,在调查研究中摸清社情民意、找准问题症结,形成一批好用实用管用的工作成果。
我区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按照“小切口、大主题”的原则把好选题“设计”关。主题教育期间,全区各级领导班子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确定集体调研选题134个、领题调研选题942个,梳理正反面典型案例285个。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选题确定了,如何解答是关键。
“通学车是优化超大城市治理的创新探索,朝阳区地域面积大、学生数量多,运行管理好通学车至关重要。”针对“深化完善中小学通学方式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的研究”这一选题,朝阳区委书记文献多次主持召开主题调度会,并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用好“同题共答”机制,共同破解难题。在多部门统筹协调联动下,截至目前,朝阳区开通通学路线27条线路、通学车39辆、乘坐人数达到1016人,均位居全市第一,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安全的“通学”服务。
把“五宜”朝阳作为全区同题共答的重要内容,全区党员干部持续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瞄准“真问题”,做好“真研究”,推动“真解决”,使每一次调查研究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主题教育期间,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累计开展调研近1.6万次,调研现场累计发现问题10462个、解决9638个,形成了“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的朝阳模式、《朝阳区建设花园城市示范区规划研究暨三年行动计划》《朝阳区一园一花一品提升方案》《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建设的支持意见》《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工作计划(2023年—2025年)》等一批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促进了朝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干”字为先,以学促干见成效
主题教育成效好不好,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到发展上。
随着主题教育不断深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共识更加凝聚。朝阳区认真落实“重实践”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统筹推进209项重点任务清单和501项民生项目清单落实,推动发展见行见效、民生实事可知可感。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出真招。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从实际出发谋划推进事业和工作。修订完善“1+7”产业政策体系,实施一揽子稳增长措施,消费活力持续释放,2023年区级收入保持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左右,总量和增量贡献率均居全市首位;旅游总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两区”新增入库项目、新增预计投入外资均居全市首位。高水平举办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首届CYBA朝阳篮球联赛,开展百余场“灯光+音乐+美食”促销活动、80场文娱活动,重点商圈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形成销售额近21亿元。成立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等6个项目入选2023年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连续五年在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中排名第一。 (下转二版)